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县:“三炒三揉”为乡村振兴注入“养廉茶”
2023年04月21日 15: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1日电 (伍排勇)最近,汶川县纪委监委为促进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迈向新台阶,将制茶“三炒三揉”工艺融入纪检监察工作中,为防范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注入“养廉茶”。

  一炒一揉散发监督中的“水分”

  “请问你们村2022年实施了哪些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是什么?项目施工单位是哪个?项目资金有多少?是否完成报账?.....”在汶川县水磨镇2022年纪检工作总结会上,镇纪委书记董晓洁向参会的各村社纪检干部现场提问。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也是近年来干部违规违纪问题较为集中的领域。如何破解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监督的难题,用好村级纪检监督力量是关键。然而,大多数村级纪检干部对自己职能职责定位还不准,在监督工作中基于自己是本村村民,不敢直面指出问题,导致监督成效不显。

  为破解这一难题,汶川县推行镇、村级纪检干部交叉检查工作机制和村级纪检干部年度总结评议制度,通过互督互学强弱项、补短板,巩固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将村集体“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监督等工作纳入年度总结评议现场“必答题”,并现场接受点评和民主评议,让“炒制”的温度够高,挥发多余的“水分”,散发监督的“本味”。

  二炒二揉卷紧监督中的“发条”

  “你们村集体经济项目1个,资金360万元,是什么项目呢?建设内容是什么?收入2400元是什么钱呢?”在开展镇、村交叉检查工作中发现“三务公开”不详细的问题时向被督查村提问。

  针对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村(社区)“三务”公开参差不齐,内容模糊,群众难理解的问题,汶川县及时复盘、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紧盯群众最关心的村集体“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问题,做到“三务”分别有人负责,同步用实“指尖阳光村务”微信群,让基层“小微权力”在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的反复揉捻间卷紧“发条”。

  “以前财务公开写的‘借’和‘贷’,我分不清哪个是收入,哪个是支出,现在直接写的收入、支出,每一笔都写得很清楚,一下就看懂了,而且项目还写了修好长、好宽、修在哪里,还有照片,看起来一目了然。”汶川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在抽查“指尖阳光村务”运行情况时,映秀镇中滩堡村村民何大姐翻看手机说道。

  三炒三揉祛除监督中的“顽疾”

  “各镇纪委,现将《第二季度监督检查工作任务清单》下发你们,请按照清单内容及时开展监督并反馈监督情况报告……”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米”,汶川县聚焦镇、村纪检干部监督力量,实行监督工作派单制度,县纪委监委将省、州、县重点工作细化成清单,每个季度向各镇纪委派单,并建立监督发现问题和整改台账,各镇定期向县纪委监委报告监督整改情况,逐步形成每周督查、每月总结、季度汇报、年度评分的长效监督机制,实现了监督发现问题闭环管理,让日常监督“根稳型正”。

  截至目前,汶川县水磨镇纪委发现农户建房申报程序不规范问题1例,约谈党员干部3人,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通报,起到了很好警示作用,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纪律保障。(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