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电 (李曼)4月25日,四川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互观互学活动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

本次活动由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厅主办,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决策部署落地落细。全省21个市(州)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34所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和北川中学、北川七一职业中学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交流会上,参会人员观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成果视频,广元市教育局、绵阳市民族宗教局、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凉山州民族宗教委、德阳市民族宗教局、北川县教育和体育局、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青少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体力量,中小学是各民族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推动示范引领、积极守正创新。全覆盖推动全省中小学1175.9万在校生和73.24万专任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
2021年3月以来,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厅以34所试点学校为引领,在全省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校党的建设、思政教育、党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浸润各民族师生心田。引导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形成共有精神家园和共同价值取向,邀请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教育合力,选树身边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当前,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比学有序、创新有方、示范有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携力同心的育人格局,56个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扎根于各族师生心中。
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和此次活动举办地,北川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北川贡献,让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花在北川更加绚丽绽放。
“北川的民族教育工作扎实,学校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将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四川省汶川中学副校长昌维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