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7日电 (记者 王鹏)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6日在成都开幕。其中,第三分论坛围绕“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主题,共同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展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愿景。

近年来,成都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治理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面对问题与挑战,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党组书记、主任冯秀富表示,成都统筹推进“四个一”: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建成市域物联感知中心和感知源“一张图”,汇聚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三大领域272项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以及58项风险预警告警信息,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北京国脉互联总裁、国脉研究院院长郑爱军分享到,政府数字化进程中机遇良多,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入手抓改革。例如便利民生方面,可以开展全省医学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共享,节约医疗费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以构建政策推荐体系,形成企业和政策双画像并且基于智能推荐算法自动匹配,实现政策的智能匹配和及时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成都人口逐年增加,民生基建与治理压力不言而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提出,以数字化变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需要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既要抓住“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矛盾,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又要破解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进行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部门协同等。
“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城镇化道路,但快速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公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公共数据治理成为短板、特别是适应数字化的法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汪玉凯表示,必须主动发现城市短板,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增强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城市像人体一样有呼吸、体温、脉搏、经络,从人口、车辆、环境等维度提取各项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城市的健康状况。”郑爱军认为,通过体征指标的全面监测及评估,可以让城市实现科学预警、及时诊断、协同响应、智能分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阐释了城市的“大脑”如何与城市的“身体”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科技感又有温度感的城市。他认为,城市大脑是城市治理在技术层面的建设与表达,它需要与城市里的组织、部门、层级、业务之间打通和融合,让城市大脑能够统筹城市的“身体”,形成手脑并用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小松强调,随着城市资产暴露面不断扩大,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网络诈骗等风险持续增加。“因此,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并针对跨境信息安全要求,建立天空地多层网络空间的安全保障。”
此次论坛上还举行了智慧蓉城建设生态企业签约仪式,智慧蓉城研究院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国脉互联等高校、智库分别签约,成都数据集团与腾讯、百度、阿里云、云赛智联、维智科技、四川省能投数产、创意信息等企业分别签约,成都城投数智集团与华为、新华三、海康威视、成都智元汇、中电科数智科技、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中国铁塔成都分公司分别签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