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 (刘刚 彭加权 杨理梅)挖窝、培土、施肥、播种、覆土……近日,在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街道张碗村的田间地头,200多名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2021级的学子们挥舞着锄头,忙着播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同时,李成禄等当地多名种植经验丰富的“田专家”现场指导、传授农作物种植技术,让学子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牢记农作物种植技巧。

“玉米种和肥料挨得太近,容易造成烧根烧苗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在种、肥间相隔7寸左右。”当天,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李成禄在地里耐心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锄头的使用方法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播种技巧。
经过2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同学们播种完了各自的“责任田”。根据劳动表现,经同学推选并结合“田专家”意见,现场评比出种植比较规范、符合标准的先锋队,张碗村村委会还为他们颁发了劳动奖状。
“把劳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采用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学到劳动知识和方法,更锻炼了学生的品格意志,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作风!”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吴贺君说,将持续推动“校地企”党委互联共建与教学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开发系列乡村特色课程,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在助农增收方面的技术优势,雨城区青江街道与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签订了党委互联共建协议,立足共建党委优势,采用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
据雨城区青江街道张碗村副主任王强介绍,张碗村有高标准农田113亩,近年来,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耕作有些力不从心。目前正值春播好时机,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的大学生们前来帮忙播种,不仅解决了张碗村劳动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张碗村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劳动实践的场地。同时,张碗村还组织了8名当地长期在土地里“掘财富”的“土专家”,建立了张碗村“田专家”师资库,让这些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在不同种植领域发挥各自的特长,向前来种地的同学们传授种植经验,达到校地合作、优势互补的效果。
据悉,青江街道张碗村地处雅上黄金旅游线东侧300米,背靠金凤寺,区位优势明显,有高标准农田、农耕体验园等。下一步,将结合自身优势,继续思考、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好“菜篮子+保供”基地、“农耕体验+观光”基地、“教育+感恩”基地,让共建单位和社会各界前来体验播种采摘的乐趣,共促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