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1日电 (曾永强)“昨天我女儿才打电话来说在手机上申请了上门认证,今天你们就来了,这个服务非常到位。”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街道云台社区网格员小卢上门为玉带河畔小区何明琴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后,何明琴拉着社区网格员小卢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
按惯例,养老保险资格认证需要居民群众到社区办事服务窗口认证,行动不便的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在网上申请,社区干部上门进行认证。可何明琴今年已经82岁,行动不便,也使用不来智能手机,因此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就搁置了下来。何明琴在外地工作的女儿通过社区微信群了解到“安宁e家”可以预约上门帮办,于是便通过该平台预约,社区干部很快便上门开展了认证服务,从申请到认证仅用两天时间。
“安宁e家”是龙马潭区党风廉政大数据监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设置了清廉安宁、我要问事、我要议事等6大版块,涵盖政策咨询、基层监督、随手拍传等功能,是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和监督举报的“好帮手”。
“这个APP真的好用,干部作风、街道管理等问题只要发现了,一键拍照就能上传,还可以向上级部门直接反映。”安宁街道阳高村村民潘朝书高兴地说。
自2019年始,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全力建设党风廉政大数据监管系统,构建“e数据”模式,将群众申办事项信息、审核信息、监督信息等进行数据化、网络化,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监督。党风廉政大数据监管系统下的所有子系统均实现“线上+线下”人机互动、“室组地”协同监督联动、“大数据中心+业务部室”职能融合带动,供全区纪检监察机构、区级职能部门按权限审批开展日常监督、监管。当然,“e数据”模式不可忽视的是安全性,区纪委监委全流程坚持“5W1H”安全管理理念,并实行分网建设、分岗设权、分级审批,保障了数据、系统的安全性。
前不久,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大数据中心负责人余腾飞就通过分级审批之后,依托党风廉政监管系统,利用“e数据”模式,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发现了一个低保领域的“报警数据”。通过分析,原来是罗汉街道群丰村有3名死亡人员超期“领取”低保补贴资金,且超期时间最长达11个月。
“死亡人员还能继续吃低保,这倒是个怪事儿!”余腾飞立即将这一问题线索上报区纪委监委相关领导。经查核,罗汉街道群丰村副主任余某某等3名村干部在复审低保人员领取资格工作中未及时剔除已死亡人员,致使低保资金依然支付到死亡人员账户中,因工作履职不到位,余某某等3名村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面对监督对象大幅扩展、监督事项大幅增加、监督标准大幅提高的新形势,亟需探索监督工作信息化、数据化,以此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e数据”运行环境、审批管理、执行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为日常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有助于发现隐蔽性的“四风”问题及腐败现象。
目前,该区已建成民生资金监督、廉政生态管护、村居务云公开监督等6个应用子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管理、用户交互系统等2个基础功能系统。
通过近两年的运行,龙马潭区党风廉政监管系统成效彰显,“e数据”模式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猫腻”。仅通过民生资金监管系统比对扶贫领域数据,发现存疑数据3438条,交办问题线索534条,立案167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