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2日电 (唐倩)21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川剧魅力,传承、传播川剧文生表演艺术,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四川省戏曲名家肖得美工作室、四川省青年艺术团承办的“群星璀璨·生生不息——川剧文生名家名戏专场”活动,在成都新声剧场举行。

川剧素有“无生不成戏”之说,川剧行当中的小生与小旦、小丑,被誉为“三小”,为广大观众所熟知。
在新时代的川剧舞台上,文生行当后继有人,生生不息。由国家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川剧小生代表肖德美策划发起,《伪装者》《天衣无缝》编剧张勇参与策划、取名,著名书画家邱笑秋老师亲笔书写的“群星璀璨·生生不息——川剧文生名家名戏专场”活动,就云集了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四川省青年艺术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绵阳艺术剧院的老中青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魅力无穷的川剧文生盛宴。

当天,肖德美携手“梅花奖”演员,为观众带来了9个节目。既有展示小生魅力的川剧昆腔《红梅阁·游湖》,也有经典唱段《踏纱帽》《杨广问病》《托国入吴》《放裴》《石怀玉惊梦》,还有秦腔《金榜题名》、京剧《天道行》,尽展文生行当的风流潇洒、温文尔雅。尾声节目《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更是紧扣主题,表达了戏曲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展现了川剧人坚持守正创新,续写文化自信的川剧新篇章。
川剧文生大幕戏、折子戏剧目众多,且风格各异。如何能够传承下去?这是以肖德美为代表的文生名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活动,吸引了来自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十个剧种和成渝两地院团的30名优秀小生演员参加,培训成效显著,影响非常广。”肖德美说。
此次专场演出,着重体现了川剧的“传”与“承”。整台演出由肖德美、王超两位“梅花”领衔,以徐超为代表的青年演员担当主力,优秀川剧在校学生共同参与,以“老带新”的方式,展现了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此次所选参演剧目,既展现了川剧文生的唱功戏、做功戏、表演戏、讲纲戏等,又体现了川剧的包容性。因为我们特别邀请了与川剧声腔有关的剧种代表——京剧、秦腔,并由梅花奖获得者朱福、李小锋亲自演唱,让戏迷一饱耳福。”

演出最后,川剧首届梅花奖得主晓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二度梅”得主陈智林,国家级川剧非遗传承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创始人余开源,川剧教育家陈国礼等嘉宾也亮相现场。陈智林表示:“川剧‘三小’是独具特色的四川文化,川剧文生更是四川文化的特殊符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相信这次演出,能够获得所有观众的喜欢和信赖,也希望川剧文生能在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辉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