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百余名核医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绵阳 为川渝地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集智献策
2023年05月28日 18: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8日电 (杨勇)5月27日,科技城人才峰会—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核技术医学转化高峰论坛暨川西北区域医院高质量发展院长峰会在绵阳召开,百余名核医学领域权威专家、教授与市州医院管理卓有建树的院长、学者齐聚一堂,为川渝地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集智献策。

活动现场。 杨勇 摄
活动现场。 杨勇 摄

  峰会以“聚焦赋能核医学,协同创新促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核医学发展及临床应用、核医学技术开发与医学转化、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多视角多领域的医院管理和建设之道等主题开展主旨演讲和热点对话。

  核技术医学,即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在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现主要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个医学领域。

  近年来,绵阳在核技术医学方面取得了突破式、跨越式发展。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获批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建设,绵阳建立了回旋加速器临床研究及培训基地,制备出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诊断治疗一体化核药,小型化的电子FALSH放疗样机已投入临床使用。同时,绵阳正加快建设总投资186亿元的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承载生产放射性靶向药物、质子医疗诊疗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核医疗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强劲的发展势头。

  “绵阳是我国核技术研发高地,在发展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产业上具有独特优势。”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周良学表示,举办此次会议,就是为了搭建核医学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川西北区域内各家兄弟医院务实合作、协同发展,携手推动川西北区域核医学勇攀高峰,共同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充分依托中国科技城的底蕴和优势,加强与在绵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屡结硕果,特别是核技术医学取得了突破式、跨越式发展。”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晓林介绍,目前,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已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相信通过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加快核技术医学成果的转化,提升绵阳核技术医学的影响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晓华说道,核医学能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强有力的支持,本次科技城人才峰会旨在通过面向全国开展肿瘤、核技术应用、微生物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促进恶性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四川省核医学、核技术领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也落户绵阳,接下来专委会也将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合作。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赵宪庚教授就中国核医疗健康的发展现状、成效、未来方向等方面在线上作了《走进新时代的核医疗健康产业链研究》主题分享。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常委副主任、核医学科主任朱朝晖就核医学发展的前沿热点、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手术导航等方面作了《核医学技术创新及其精准诊疗应用》主题分享。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分子成像中心主任张明荣通过线上的形式重点讲解了QST开发核药的平台与以代谢型谷氨酸1受体为靶点的核素诊疗药物的开发。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丁虹围绕医学科研的重要性、科研与临床的关系、如何应对“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挑战等方面作了《科研引领,开拓创新》的主题分享。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围绕医保“三角四方”变革关系,重点讲解了医保改革对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小安从重点实验室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创建历程、建设意义及二者关系等方面分享了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经验及见解。

  在圆桌会谈上,遂宁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吴涯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心足、广元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茄、遂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幸栓就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公立医院如何建设适合自己的重点专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思考。绵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安洪、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何东权、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副院长彭方兴就公立医院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