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日电 题:中铁八局两对“姐妹花” 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她”力量
作者 陈家玲 陈娴 蒋沁伶 饶然
“小梦,听说王总和钟姐以前也是室友,你说咱俩这对室友,能不能像她们那样,在项目部干出点成绩,也成为技术岗位的领头人?”6月1日上午,中铁八局七公司的员工余丹对着她的室友刘梦说道。2020年,余丹刚从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就加盟到中铁八局工作。
她口中的王总和钟姐,也是中铁八局七公司的两位女职工,一个叫王江,一个叫钟安珍。她们在1997年的夏天一起入职成都桥梁厂(中铁八局七公司前身),并成为了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入职初期,王江和钟安珍在电杆车间跟着工人师傅从最基层的环节、工序学起。在她们看来,大多数好点子和好方法都来自于现场,来源于实践,一线的学习经验和工作经历,能让她们更快地成长。

刚开始两人对很多专业知识不明白,“上班一个本,下班一本书”是她们的标配。王江毕业于重庆建院,专业知识过硬,钟安珍毕业于铁道部贵阳车辆厂技校,实操能力强,两人时常在工作和学习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凭借着刻苦钻研的劲头和孜孜不倦的态度,很快融入了工作。
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王江结合所学知识不断实践,完成了从实习生向技术人员的蜕变。钟安珍一边琢磨电焊工艺,一边跟王江学习画图。很快,身边的同事就发现,钟安珍不仅能熟练操作电焊,而且已经悄然成长为一名能看懂图纸、能发现问题的电焊女工。
离开电杆车间后,两姐妹在各自岗位上迅速成长:王江走上了项目技术主管岗位;钟安珍也从电焊工转型为复合型工人,对混凝土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这也为后来从事质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动土开工,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是冻土、高原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成都桥梁厂承建了格尔木至拉萨段的一部分T型桥梁任务,24岁的钟安珍得知这个项目工人紧缺的情况后,主动请缨支援。去之前,她和王江通了电话,王江鼓励她说:“我支持你,青藏铁路是个伟大的工程,咱应该把握机会,多见见世面!”
有了王江的支持,钟安珍下定决心推迟婚期,赶赴青海。期间,钟安珍克服了高寒、高海拔种种恶劣环境,凭借着不怕吃苦的韧劲和一丝不苟的专业,出色地完成了混凝土灌注检查工作。

2005年,中国首条无砟轨道--遂渝无砟轨道板开始施工,钟安珍任项目轨道板车间质检班班长,再次与王江一起并肩作战,参与到研制轨道板产品中。期间,她积极参与项目新产品的生产和QC工法的编写,获得了国家级一级工法奖。
2007年,33岁的王江调任中铁八局桥梁公司(中铁八局七公司前身)中山制梁场经理。当时,中山制梁场生产轨道板需要进行产品认证,生产任务极其繁重,且只有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技术员负责轨道板技术质量管理,王江倍感压力之时,钟安珍主动和她联系:“江姐,听说中山梁场在进行轨道板生产,需要我过来吗?”王江接着电话,高兴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钟安珍作为遂渝无砟轨道项目部的老员工,刚结束了哈大铁路轨道板取证工作,对轨道板技术、质量和取证流程最为熟悉,如果她能到中山制梁场帮忙,那就如虎添翼了。
第二天,钟安珍就丢下蹒跚学步的女儿,来到中山制梁场。钟安珍带领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迅速开展工作,组织学习轨道板图纸、取证细则要求,生产线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王江没想到,当年教钟安珍看图纸的小小举动,能在这次轨道板生产和取证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在钟安珍眼里,王江粗中有细,勤奋好学,善于沟通,勇于担当,是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的行家里手;在王江眼里,钟安珍勤奋自律,专注好学,责任心强,是质检工作的一把好手。这对姐妹花靠着勤奋与坚韧,一步一个脚印,收获了无数荣誉:王江是中铁八局七公司第一位女项目经理,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钟安珍成为了中铁八局七公司“巾帼质检班”的领头人,荣获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她们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成桥女性,95后的余丹和刘梦就是其中两位,也便有了开头的那段对话。
毕业还不到3年,两位小姑娘已经成长为项目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完成了从工程小白到业务技术骨干再到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部长的完美蜕变。
刚入职便遇上企业转型发展,她俩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主动申请到综合施工项目见习。刘梦在龙泉山森林公园市政项目,余丹去到河南漯河西环线公路项目。两个项目都是战线较长的综合施工项目,沿线包括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她们进入项目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前辈们不要因为她们是女孩子而“特殊”照顾。她们肩扛RTK,步行几公里测量线路红线;在凛冽的寒风中进行钢筋工程质检;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管理沥青路面的施工,不断进行松铺厚度和平整度检测,踩在刚铺好的沥青路面上,不知道走坏了多少双鞋……
同窗四年的她们,即使身处异地,也习惯性地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她们也如年轻时的王江和钟安珍那样,互相激励、互相追赶。

2022年3月,余丹被安排到辉县灾后重建项目部担任工程部副部长,当时的她内心十分惶恐,因为所学是道桥专业,此前也一直在公路项目部,她怕自己不能承担这份重任,刘梦鼓励她:“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拿不下来呢?”同时,刘梦利用自己房建专业特长,陪她一起查阅资料,探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一片洪水淹没的荒地变成如今的座座楼宇。
刘梦在负责龙泉山森林公园项目路基抗滑桩施工时,受按图施工的思想限制,造成现场施工进度缓慢,被负责人批评。责任心极强的刘梦每天晚上都因为自责而陷入失眠的痛苦,师父王江听说后,用自己曾经的施工经历安慰刘梦,告诉她成功的路上必定会有失败相伴,但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面对下一次挑战时放开手脚、卸下包袱,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才能做的更好。

小姐妹余丹时不时“外卖”一份奶茶,送去一份小惊喜,在刘梦睡不着的时候视频陪她聊天,舒缓她的心情。因为师父和小姐妹的关心和陪伴,刘梦逐渐走出了自责的情绪。
她俩心怀梦想,向着心中的偶像不断前行。2022年,刘梦和余丹分别荣获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中铁八局“三八红旗手”称号,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着95后的“她”力量。
中铁八局成立的20年,是风雨兼程、波澜壮阔、奋斗不息、勇攀高峰的20年。广大女职工伴随企业成长的同时,也把握住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她们像所有生长在新时代灿烂阳光下的女性那样,站在企业奋进的潮头,工作业绩丝毫不逊于男职工,她们在躬身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在新征程上接续贡献着“巾帼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