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年产值7.5亿元 黄背木耳成为什邡湔氐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顶梁柱”
2023年06月14日 17: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4日电 (冉宏伟  姜长虹)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作为“中国黄背木耳之乡”,什邡市湔氐镇常年种植黄背木耳1.5亿袋,总产量28.6万吨,产量占全国黄背木耳的54.7%,产业年产值达7.5亿元。不论在黄背木耳价格还是品质方面,湔氐镇的黄背木耳都在全国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

  一朵朵的小木耳,成为湔氐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顶梁柱”,这背后又有怎样的缘由呢?

  政府牵头  为木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木耳基地一角。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木耳基地一角。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老张,你家的木耳如果没有好的销路,就给我说。”这段时间,湔氐镇党委书记黄昌继常常带镇上的农技人员赶往种植户家中,实地了解第一批木耳的收成和销路情况。

  另一边,按照事先分工,湔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建勋也带着农技人员前往辖区各村,指导木耳的大棚管理。

  “湔氐镇以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牵头作用,从木耳种植的技术指导、规模扩大等多方面统筹推进。”黄昌继说。

  黄昌继介绍,2022年底,湔氐镇投入资金550万元,在龙泉、龙居寺等村建设了5个黄背木耳集中灭菌点位,同龙头企业昊阳农业生物科技研发中心,联合打造了一条菌包生产制作、菌包集中灭菌、农户(专合社)分散管理的全新黄背木耳产业链。与传统分散方式相比,采用集中灭菌点可降低煤炭燃烧直接排放污染90%以上。同时人工、材料、燃气等成本每袋减少0.15元,以一户年种植8万袋的种植户为例,采用集中灭菌仅此一项就可降低成本1.2万元。

  抱团发展  跨区域共建现代农业园区

采摘木耳。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采摘木耳。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湔氐镇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邻居”的关注。2022年,湔氐镇与彭州市敖平镇联合编制了《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湔氐镇黄背木耳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该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位于湔氐镇、彭州市敖平镇交界地带,核心区涉及湔氐镇7个村、敖平镇3个村,产业规模达1.2万亩以上,主要发展黄背木耳和食用菌产业,以“核心引领、示范带动、辐射推广”为核心理念,促进什邡、彭州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据悉,2022年,两地联合申报的“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第二批精品示范点之一,湔氐镇成功进入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培育名单,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

  树优品牌  提升木耳产业美誉度

  近日,2023“科创中国”四川什邡食用菌(黄背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举行,这让湔氐镇的木耳产业又火了一把。

  会上,来自国内食用菌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种植户等近百人共聚一堂,聊产业、话发展,共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什邡探索”,并授予湔氐镇“毛木耳试验示范基地”称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单位,“诗涵家庭”农场主陈顺荣获“什邡市毛木耳种植明星大户奖”,科研工作者张文平荣获“什邡市毛木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奖”。

  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食用菌行业专家先后到什邡市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基地进行了观摩调研,与会专家对什邡黄背木耳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推动木耳产业链发展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