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5日电 (孟思楠)6月14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绵阳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盐亭县岐伯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为李白民间故事、四川吟诵(绵州吟诵)、白马民歌、曹盖面具、皮蛋制作技艺(杜氏皮蛋腌制技艺)、平武套枣制作工艺、岐伯行乡会、狮舞(金峰雄狮)、四川评书、梓潼木刻年画、草编(羌族草编)、四川剪纸(三台剪纸)、木雕(三台木刻)、酱油传统酿造技艺(中坝口蘑酱油酿造工艺)、土陶制作技艺(三台柳池土陶制作技艺)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

2023绵阳市金牌导游(讲解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佳敏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为市民朋友演绎了绵阳三条“非遗之旅”,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李白文化”“藏羌文化”“文昌文化”呈现在大众眼前。
随后,现场启动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绵阳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精选了28个非遗项目作品举办“非遗购物节”;精选25个美食类非遗项目举办“非遗美食节”;打造“非遗+科技”展厅,运用了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跳曹盖》和《禹的传说》;组织5个非遗项目在抖音开展为期3天的直播带货;各县(市、区)也开展了非遗曲艺周、非遗进校园、非遗夜市、民俗文化巡游、非遗特色美食评比、非遗宣传体验研学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今后,绵阳市将进一步巩固“非遗+”成果,讲好“非遗保护”绵阳故事,展示“非遗保护”绵阳经验,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贡献非遗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