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9日电 (闵洁)近年来,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古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小组,设立“道德银行”办公室,统筹调度辖区各类社会资源,让“德治”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2023年初,江门镇古寨社区在总结前期推行‘积分制’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体系,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勤劳致富等四个大项,细化包含34个小项内容上,将古寨社区‘道德银行'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江门镇古寨社区副支书许成全介绍。
“道德银行”成立之初,面对村民们的种种疑问:“‘道德银行'是干什么的?”“如何在‘道德银行'里面设立道德账户?”古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12名志愿者组成宣讲小分队,穿梭在农户、商户之间进行宣讲。通过宣讲,不仅消除了村民的疑惑,也发动了更多村民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来。截至目前,在古寨社区为辖区内618户村民开设了“道德银行账户”,其中登记“开户”的志愿者已达50余人,发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余项。
“道德银行”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银行账户,每个家庭每年道德基础分为60分,在此基础上实行加分和扣分。对村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将“无形”道德变成了“有形”积分存入家庭“账户”,例如见义勇为行为被设置为加分项,一些“陈规陋习”成为减分项,违纪违法、矛盾信访等行为实施一票否决。同时,对于思想进步、实用技能、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致富、敬老爱亲、邻里和睦、热心公益、政策明白、扶助感恩等良好品行,“道德银行”会进行积极正向的评价赋分。“道德银行”按照“随时申报、每月一评、年度总结、公平审定、兑换物品”,通过“五步走”将日常文明行为作为“道德银行”里面的“存款”,村民用“道德存款”可以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换大米、食用油、棉被等日用物资,年底社区还会将积分前十名的家庭评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真正实现日常点滴凝聚乡村“正能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古寨社区积分制已开展3年,从“积分制”到“道德银行”的升级,不仅是社区基层治理由扁平化治理到多维度服务治理理念的转变,亦是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体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次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