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4日电 (刘刚 顾红桃)今年以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聚焦“四个维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深入群众,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矫正管理有尺度。严把判前调查评估入口关,确保判前调查评估程序正当合法,意见真实准确,为法院审判工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分类管理管控,排查重点人群和困难矫正对象,建立台账,制定矫正方案,线上线下多渠道监管,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夯实“智慧矫正”体系,积极与监狱对接,大力开展司法所远程视频会见帮教,深化“枫桥经验”在“金口河实践”。
人民调解有力度。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始终坚持把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前提和基础,搭建区、乡(镇)、村(社区)“全域化”工作格局;针对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重点人员台账,着力把排查重心放在可能引发相关事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大矛盾纠纷排查预防预警预控力度;构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积极组织司法所和乡镇联合排查,着眼于“抓苗头、化源头”,研究各类纠纷的特点和发生规律,推动诉、调等渠道相互衔接,形成了多方参与、多元化解、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严防矛盾风险传导、外溢、上行。
法治宣传有广度。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便民式送法、订单式讲法、高效式普法”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辖区内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入户为村民宣讲政策、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引导村民懂法用法,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法讲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将“法言法语”转换为“群言群语”,宣讲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识,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法治环境。
为民服务有温度。打造法治文化新阵地,以提升村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将建造法治乡村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任务相衔接,有序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目前,永和镇胜利村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构建法律人才服务蓄水池,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组织专业律师集中培训,通过名师讲解、岗前考核等方式,确保所有“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打通法律服务供给“最后一公里”,推进全域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畅通基层服务渠道,引导群众通过看得见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表达诉求,助力法治金口河建设,促进社会共建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