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2023年07月07日 15: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7日电 (尧欣雨)2023年6月10日是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时代非遗保护理念和成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在全省组织开展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并于近期圆满收官。

  此次活动全面展示了四川非遗保护传承成果,进一步推动了非遗传承在线上线下新场景中的新探索新实践,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非遗保护浓厚氛围,发挥了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活动海报。
活动海报。

  打造5个“1”主体活动

  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热度十足

  本次系列活动在主会场泸州推出5个“1”主体活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6月9日上午在泸州正式启动。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线下主会场活动暨天府旅游美食荟于6月9日至10日在泸州市江阳区佳记酒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展出泸州特色非遗产品,展示天府旅游美食。市民、游客均可现场参观、体验、购买,当地非遗购物节氛围满满。

  在活动主会场泸州市,5个“1”主题活动同步举办。“乡村振兴非遗同行”——四川省非遗工坊建设成果展遴选了40家转化利用成效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非遗工坊,现场展示交流经验做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非遗传承体验。“醉美泸州非遗集市”也在合江尧坝驿开市,吸引了泸州、永川、江津等29家非遗企业参加,受到市民和游客热捧。

  “匠心共山川”——2023年四川非遗主题展演于活动期间在江阳艺术宫面向广大市民开放,集中展示全省非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类等优秀节目,让群众近距离欣赏、体验各具特色的地方非遗项目,体会酒城迷人魅力,感受四川非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近1000名市民现场观看了主题展演,约60万人线上观看。泸州非遗之旅体验活动还通过线下参与和线上直播等方式探寻合江县尧坝古镇、先市酱油和泸州老窖悠远的文化传承,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

  四川省21个市(州)、重庆市部分区(县)以及泸州各区(县)的近100个非遗项目和天府旅游美食参加活动,12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开展非遗产品销售和非遗传承体验。

  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引来大批市民和游客购买和体验;川北凉粉、老卤酱肖鸭子、古蔺麻辣鸡、跷脚牛肉等天府旅游美食深受美食爱好者喜爱;变脸、吐火、滚灯、舞狮等非遗展演吸引广大市民热情打卡。活动通过现场展示、直播带货、博主探店等形式进行推广展销,活动当天吸引了近3万市民和游客前往品鉴,线上和线下销售总额超过200万元。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线下主会场活动暨天府旅游美食荟现场。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线下主会场活动暨天府旅游美食荟现场。

  转“流量”为“销量”

  全民共享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在网络上发起“四川非遗好物”网络话题,并邀请到四川文旅推广大使丁真助阵进行活动推广。邀请高流量传承人及爱好非遗民众参与,共晒“四川非遗好物”。截至目前,该话题热度已超过854万人次参与。组织6名粉丝过百万的网络达人,分别前往6名非遗传承人王晓璐、李小毛、朱琳、白桦、张丹、周光兴的线下非遗工坊、老字号店铺,开展6期“四川非遗好物”探店直播。直播以现场走访形式,让非遗传承人和网络达人在非遗工作室中观摩、互动、参与,感受并述说着非遗的魅力;并对非遗项目的部分原料、设计、制作工艺进行具象展示,画面精致、内涵丰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全网累计观看直播量达827万人次。

  同时,开展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四川非遗好物”618直播带货活动,上架了羌绣、灯影牛肉、花生酥、芝麻糕、豆瓣酱、盐皮蛋、藏香等各种四川非遗好物,直播观看人数达到了35731人次。

  活动期间,“迎大运品非遗”四川非遗巡展暨非遗集市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为迎接即将在7月举行的成都大运会,特别策划举办的“非遗+体育”相结合的展示展销,活动包含非遗体育类项目表演、互动体验等精彩内容。

  活动现场设置20余个非遗集市花车,集合了蜀锦、蜀绣、老伙记黄金皮蛋、开江豆笋等川渝地区上百款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和色香味全的非遗美食,成功吸引数千群众逛展打卡。本场活动还通过“四川非遗手作”直播平台全程直播,数百万网友云上逛展,感受非遗魅力。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四川非遗好物”618直播带货活动现场。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四川非遗好物”618直播带货活动现场。

  开展“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

  全省各地举办“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在四川文旅、智游天府、四川非遗新媒体矩阵等平台,腾讯视频、新浪视频、抖音、爱奇艺、B站等网络平台设置主推画面和展播专区,专题展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主题影像、各地各级非遗传承影像和天府旅游美食视频精选,展现四川把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良好风貌,让全国人民群众线上观赏、体验、学习四川非遗。持续推动四川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不仅如此,四川各地结合当地非遗特点,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多种形式宣传展示活动。线上活动方面,全省各市(州)充分利用各网络平台,结合各自非遗产品特点,与当地网络达人形成良好合作,逐步搭建本地非遗销售专业平台和专业非遗直播间,为常态化非遗产品销售奠定基础。

  线下活动方面,成都市策划开展2023成都非遗年度盛典、成都非遗小运会、汉服游园会、夏日冷餐会、青年对话会、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非遗集市展销等;眉山市在三苏祠启贤广场举办苏东坡传说保护成果展,邀请苏东坡传说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公众分享精彩故事;资阳市联合重庆市大足区开展“资足常乐”非遗展示暨川剧展演、“资大非遗购物节”、资阳大足非遗摄影展;自贡市举办非遗美食和非遗文创集市,开展“家乡非遗有我”传承打卡活动;内江市举办首届土陶技能大赛,开展“Min甜内江·非遗书画研学线路推荐”;阿坝州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非遗走亲感恩援建”川西行走之声——川西藏族山歌感恩回访及阿坝州优秀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等系列四川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各地还组织开展“进景区看非遗”活动,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传承体验服务和产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不断深入,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助推非遗成果市场转化

  提升四川非遗传播效能

  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期间,四川非遗国内外影响力也持续扩大。

  活动期间,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组委会组织全省非遗产品优选集中采购。包括组织老伙计、优品云商、中展文商、果奇漫、龙门堂等60余家非遗企业到各地调研和遴选非遗产品,开展优选集中采购活动,目前已促成30家非遗企业与30多名非遗传承人达成商业合作,后续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继续通过批量订单采购方式为非遗企业打通上游产品供应链。

  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集中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组织各地优选非遗产品,在淘宝、抖音、微信等平台“四川非遗商城”上架进行集中销售,畅通销售渠道。6月5日-6月19日,联动“淘宝手艺人”,组织银花丝、刘氏竹编的非遗项目产品开展“四川非遗购物节”淘宝专场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了线上沉浸式非遗购物体验;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联动拥有超过千万粉丝企业号“东方甄选”在抖音平台对四川非遗产品进行直播带货。

  此次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全方位、近距离、多角度展示四川非遗好物,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四川非遗好物走向市场、提升销量,助推四川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促进文旅消费和经济复苏,激发非遗产品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今后,四川非遗将全力把握发展机遇,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新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建设非遗产品消费新场景;打造传播矩阵,探索非遗传承传播新路径,助推四川非遗进一步“走出去”,提升四川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