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 (刘刚 许颖 周洪伟)今年以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以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特困人群等,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政策,做实谋细帮扶工作,实现“困有所救、弱有所扶”,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织密动态摸排网络,及时纳管“尽心”。常态开展摸底排查,积极发挥村(社区)常职干部、小组长、网格员等“地熟人清”的优势,结合机关企事业干部“结对联户”机制,每月逐村到户走访,及时掌握群众情况;民政、人社、医保、残联等重点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定期推送新增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高支出住院医疗对象等重点人员信息,乡镇统筹入户核查,准确掌握家庭收支情况,已摸排“五类重点人员”200余户,落实“四包责任”400余人,制定落实帮扶措施1500余条,开展志愿服务40余次,服务困难群体2300余人次。
精准落实民生政策,多元帮扶“暖心”。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积极落实惠民政策,针对困难群体特殊性和复杂性,扎实开展“一人一策”,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将常态化帮扶与突发性救助相结合,定期推送“风险”名单,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村级核实+乡镇复核+部门审核”三级核查体系,确保不错扶和漏扶。截至目前,共计帮扶困难群众15600余人次,发放资金1600余万元。免费发放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27件惠及26人。帮扶单位、企业帮扶慰问困难儿童52名,为特困人员送上羽绒服、冲锋衣、运动鞋等物资300余套。
提升便民服务质效,便捷高效“贴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下放乡镇权责事项160余项,制定村级便民服务代办事项70余项,材料减免程度62%,事项办理提速达80%,有效解决“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深入推进便民服务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个,便民服务站6个,村便民服务点99个;做深做细“帮办代办”服务,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配备专人帮扶,通过“定点办、预约办、上门办、掌上办”等方式,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目前,已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和偏远山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上百次,预约办件30余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