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农旅融合的“雁江模式”: 绘就“诗与田园”新画卷
2023年07月18日 11: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8日电 (吴平华 陈佑明)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围绕“旅游+”农旅融合理念,聚焦“旅游+农业+美居”发展模式,深耕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领域,打造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循环发展体系,在农旅融合创新发展和提升雁江旅游品牌竞争力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超越。

  打造网红景点  迈出水域旅游新步伐

流经雁江保和镇的花溪河。陈佑明 摄
流经雁江保和镇的花溪河。陈佑明 摄

  2023年3月,雁江区第八届赏花季开幕式在天府花溪景区举行,这也是该景区改造升级后的首次亮相,行走在雁江区保和镇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向日葵、郁金香、玫瑰花、月季花、粉黛乱子草等绚丽多彩,竞相逞美。今年“五一”假期,每日接待超1000名游客,成功化身成为“网红花海打卡点”。

  据了解,花溪河生态旅游区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距离城区仅9公里,是国家AAA旅游风景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景区内花溪河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景区以花卉游乐为主题,四季更替打造郁金香花海,观赏期为每年3月;马鞭草花海,观赏期为每年的4-6月及9-10月;向日葵花海,观赏期为每年5-6月;粉黛乱子草,观赏期为每年9-10月;松果菊花海,观赏期为每年12-次年2月。

  除了全年可观赏的花海,景区还建成园区车行道、骑行道、步游道等园区道路,开通游船观光,打造游客中心、花溪别院、花田月色、花海迷宫、花溪古驿、飞虹桥影、花溪茶舍、露营区等景观节点,引进地球仓·花溪上生态特色酒店,增设特色餐饮、儿童体验园(沙滩乐园)、呼喊泉、皮划艇、水上滑索、大秋千等游玩项目。同时围绕饮食、度假、现代农业、研学等产业深化景区功能,开发出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的体验及科普、露营地体验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保和镇黄谷村的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经过精心打造和运营,景区已成为周边地区必来的“网红打卡地”。项目还起到撬动作用,将产业项目与群众利益相连接,在硬件升级、创业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速升级,为群众提供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基础建设方面,硬化村级道路21.5公里,改建贫困户厕所89所,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档升级。

  就业创业方面,开展种养殖、手工、创业等培训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商、懂服务的新型农民工;提供23个基础岗位,带动本地就业34人,基本实现“在家就业、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乐享趣味田园  为农旅研学“造精品”

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游乐设施。陈佑明 摄
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游乐设施。陈佑明 摄

  随着农旅融合向纵深推进,乡村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保和镇紧盯政策指导方向,立足农旅融合基础,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禀赋等优势,紧紧抓住新时代研学、研创产业机遇,在创新方式、丰富业态、增强后劲上综合发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保和特色的“研学”路径,倾力打造研学“标杆”。

  近日,一段《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的教学视频迅速在各大网络平台走红,为了让小朋友感受真正的农业劳动,雁江区不少幼儿园纷纷组织幼儿来到保和镇晏家坝村“怡心微田园”开展采摘活动。孩子们热情高涨,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与采摘玉米、番茄、辣椒等劳动体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在晏家坝村,像这样被幼儿园、家庭、个人、社会团体承包的土地随处可见。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土地里是被合作社精心代管的农作物,不时有游客到菜地里参观玩耍,到了丰收季节,租户还会带着家人、朋友或组织员工到菜地里体会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保和镇晏家坝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成熟的产业基础、优质的耕地资源,借助日趋成熟的农旅融合发展机遇,采取“集中流转、市民认领、农事体验、代种代管”的方式,创新规划“怡心微田园”农事体验区,打造特色农旅研学体验项目,吸引来不少的市民和游客,并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

  创建农村社区   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仲夏时节,保和镇晏家坝村美景如画,一座座农家小院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小院花开满园、流水潺潺,娱乐项目、农家KTV、温馨民宿一应俱全……

  晏家坝乡村公园位于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距资阳城区7.5公里,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以乡愁巷八馆、晏家十二院、乡愁巷二十铺、三崇堂村史馆、乡创学校等项目,打造传承农耕历史、厚植乡愁故土、培育新农人的宜居美丽新家园。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晏家坝乡村公园社区成为近郊休闲的好去处,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游玩,社区乡创学校则成为小孩子心驰神往的乐园。在这里,可以体验陶艺、扎染、剪纸等传统文化工艺。

  乡创学校由四川省旅游协会、晏家坝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台公司、农户四方合作共建,包含一间陶艺工作室、一间多功能教室、一间文创休闲展示空间,如今已成为教学、陶艺、植物蜡染等的培训基地,乡创、文创、研创的交流平台和游客的集中打卡点,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乡村的文艺范。

  深入挖掘“三崇”文化,引入文创、乡创产业,吸引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创客成为新居民,打造文化院落和创客服务站、围庐等公益项目,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农村社区与新产业的协调发展,让晏家坝村美起来、富起来了。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

  保和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村庄特色,做足村味、村业、村居、村趣等文章,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美丽乡村。以“一村一特色”为目标,结合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社会资源,持续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丰富乡村旅游业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业整体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明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