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锦江: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转化 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2023年08月14日 15: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4日电 (唐倩 张华洋)锦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紧紧围绕建设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助力锦江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锦江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自古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是近代中国西部“兴商”和“洋务运动”发祥地,有蜀中首街东大街,百年金街春熙路,“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等。锦江区是国务院命名的“商贸繁华区”,先后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生态区、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和四川省旅游强区等称号。

  东门市井。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近日,2023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锦江区集中采访活动在锦江区东门市井启动。此次活动中,媒体代表团走访了东门市井(李劼人故居)、华兴街(锦江剧场)、春熙路太古里、成都COSMO、十二月市博物馆等最具代表性的点位,在实地探访中感受锦江文旅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东门市井是老成都市井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川渝地区非遗产品的聚集地。青瓦灰砖,旧石板街面,这片满含着成都记忆的文化街区于201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自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再次提质升级。如今,在延续传统的同时,消费场景进一步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体验传统市井生活的闲逸,品味慢生活。这里具备市集、研学、体验、旅游、购物等功能,是链接传统与现代、成都与世界的天府文化交流长廊和非遗技艺展示窗口,通过“营销渠道为主+创意设计+传承人”的多方协作模式,成都非遗公共品牌“成都手作”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渠道之一。

  东门市井。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近年来,强势崛起的IFS和太古里为春熙路商圈注入了时尚新潮活力,首店与旗舰店接连在此布局。今年“五一”和端午期间,春熙路太古里接待游客流量分别达481万人次、249万人次。

  紧邻春熙路两公里外,便是成都COSMO,成都COSMO便打破了传统购物中心的商品格子铺形式,打造集合市集零售、青年艺术、共创空间、艺术展览、快闪DJ演出、多元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型策展商场,已经成为成都“青年磁场”。

  夜游锦江。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据了解,“夜游锦江”项目已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沉浸式文旅新型案例示范,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34万人次,同比增长770%。近日,“李白”“杜甫”手持折扇畅谈诗词;古彩戏法、茶百戏表演手法精彩繁复……“夜游锦江”项目致力提升互动体验,将成都历史文化中人物、文物、场景情节化、时代化,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成都商业文化的繁华。

  夜游锦江。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当下,锦江区正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接下来,锦江区将在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转化上做文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锦江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