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 (刘忠俊 叶强平)理塘县林业和草原局15日透露,6年来该县不断探索沙化治理新模式,累计实施防沙治沙工程73049.6亩,治理区由原植被盖度不足10%提高到植被盖度80%以上。理塘县第六次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比较,沙化总面积减少了11206.23公顷。
理塘县平均海拔约4300米,年平均气温仅为3℃,冬季漫长,日照量大,大风、干旱等气候频繁,加之鼠害,导致草地沙化日益严重。
理塘奔戈乡托仁村被纳入四川沙化治理项目后,100多户像洛绒泽仁一样的牧民看到了希望。针对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理塘县林草部门推广挡沙墙设置、客土措施、沙障设置、植灌种草、围栏封育五大成熟技术。“筛选了燕麦、披碱草、高山柳、沙棘等适宜高寒沙地治沙草种和树种,利用县级骨干苗圃进行沙生植物繁育和试验,为沙化土地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理塘县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员杨明勇称。

作为示范工程项目,牧民们通过劳务方式参与沙化治理工程,给洛绒泽仁等牧民带来约320万元的劳务收入,带动了农牧民就业增收。“牧民通过亲身参与沙化治理工程,起到了普及沙化防治知识作用,对沙化治理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也有了直观认识,治沙热情高。”理塘奔戈乡托仁村支部书记鲁昂称,落实治理区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严格控制牲畜践踏和人为干扰,保障植被稳定恢复环境。
经过3年管护治理,经测算,奔戈乡托仁村15400亩沙化土地每公顷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4.65吨,平均每公顷年蓄水力提高20.85吨,每年减少泥沙流失约10540吨,每年能增加蓄水约47260吨。构建起了沙地植被生态系统,扭转了沙化趋势,推动了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此外,理塘县还将旅游融入生态修复中,实施旅游扶贫新村建设项目。濯桑乡汉戈村800亩沙化地新建了鲜花带,配套生态旅游停车场、花村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同时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补充“古道驿站,牧民天堂”牧区生活体验区、锅庄广场、特色帐篷酒店等旅游项目。“通过藏巴拉花海景区建设与精准扶贫旅游产业相结合,汉戈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了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并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收。”濯桑乡汉戈村支部书记泽仁嘎嘎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