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理塘:6年让7万多亩沙化地披绿装变花海
2023年08月15日 20: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治理后的沙化地长出了绿草。叶强平摄
治理后的沙化地长出了绿草。叶强平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 (刘忠俊 叶强平)理塘县林业和草原局15日透露,6年来该县不断探索沙化治理新模式,累计实施防沙治沙工程73049.6亩,治理区由原植被盖度不足10%提高到植被盖度80%以上。理塘县第六次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比较,沙化总面积减少了11206.23公顷。

  理塘县平均海拔约4300米,年平均气温仅为3℃,冬季漫长,日照量大,大风、干旱等气候频繁,加之鼠害,导致草地沙化日益严重。

  理塘奔戈乡托仁村被纳入四川沙化治理项目后,100多户像洛绒泽仁一样的牧民看到了希望。针对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理塘县林草部门推广挡沙墙设置、客土措施、沙障设置、植灌种草、围栏封育五大成熟技术。“筛选了燕麦、披碱草、高山柳、沙棘等适宜高寒沙地治沙草种和树种,利用县级骨干苗圃进行沙生植物繁育和试验,为沙化土地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理塘县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员杨明勇称。

濯桑乡汉戈村的藏巴拉花海。叶强平摄
濯桑乡汉戈村的藏巴拉花海。叶强平摄

  作为示范工程项目,牧民们通过劳务方式参与沙化治理工程,给洛绒泽仁等牧民带来约320万元的劳务收入,带动了农牧民就业增收。“牧民通过亲身参与沙化治理工程,起到了普及沙化防治知识作用,对沙化治理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也有了直观认识,治沙热情高。”理塘奔戈乡托仁村支部书记鲁昂称,落实治理区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严格控制牲畜践踏和人为干扰,保障植被稳定恢复环境。

  经过3年管护治理,经测算,奔戈乡托仁村15400亩沙化土地每公顷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4.65吨,平均每公顷年蓄水力提高20.85吨,每年减少泥沙流失约10540吨,每年能增加蓄水约47260吨。构建起了沙地植被生态系统,扭转了沙化趋势,推动了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游客在花海中骑马赏花。叶强平摄
游客在花海中骑马赏花。叶强平摄

  此外,理塘县还将旅游融入生态修复中,实施旅游扶贫新村建设项目。濯桑乡汉戈村800亩沙化地新建了鲜花带,配套生态旅游停车场、花村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同时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补充“古道驿站,牧民天堂”牧区生活体验区、锅庄广场、特色帐篷酒店等旅游项目。“通过藏巴拉花海景区建设与精准扶贫旅游产业相结合,汉戈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了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天府旅游名村,并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增收。”濯桑乡汉戈村支部书记泽仁嘎嘎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