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吴平华 单华燕 周毅 )在宜宾珙县巡场镇三合村,村民刘树得生活得越发有滋味:村里的水泥路直通到他的家门口,出行比以前更加方便了;身体不好的老伴有了医保,再也不用为医药费发愁了;孙子中午就在学校吃免费午餐……
近年来,珙县民生工作有声有色,奉献给百姓的“民生大礼包”,让当地老百姓感叹“我们现在过得很幸福。”
基础设施改善:从“羊肠小径”到“康庄大道”
同刘树得一起感受到生活发生新变化的,还有珙县13个乡镇的老百姓。“比起几十年前,我最满意的就是我们的出行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水泥路到沥青路。”上罗镇年近80岁的范大爷感慨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珙县举全县之力大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宜威高速公路(珙县段),花海隧道双线贯通,县城东环线、曹营曙光至凤鸣段改建项目顺利开工,重庆经叙永至筠连高速公路(珙县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县乡路网更加完善,巡玉路(一期)建成通车,石碑至永兴茶场段开工建设,底洞至孝儿、洛表至王家等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村通组更加畅达,新(改)建农村公路52公里。
从泥土飞扬到靓丽村道,从“羊肠小径”到“康庄大道”,从背货进城到送货上门……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保障体系完善:从“有”到“优”
“民生需求优先满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珙县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为民情怀一以贯之,民生的幸福底色清晰明朗。
——教育医卫加快发展。推动基础补短,启动上罗镇中心校等9所学校改(扩)建,杉木树中学学生宿舍等6个项目建设完工,新增学位675个、教师周转房72套,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考评获全省第一;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一期基本完工、二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上罗镇、孝儿镇卫生院建设顺利推进。推动质量提升,普高本科上线突破千人大关、一本上线超过200人,珙县职校对口本科上线人数97人,实行村小营养餐提标和城镇学校食堂差异化供餐;纳入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先于全市开展二类疫苗免费接种,切实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实施斩断艾滋病传播链行动,病例数同比下降54.79%。
——社会保障兜牢兜实。大力关爱守护“一老一小”,设立困难老人和困境儿童关爱基金各100万元,开展“共护成长•珙桐花开”困境儿童和农村儿童结对关爱帮扶活动,首批结对帮扶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1475名、匹配爱心伙伴1284名,为143名儿童发放爱心基金45万元。坚持就业优先,全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84万元、稳岗补贴295.8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4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完成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暨年度复核工作,发放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资金1.08亿元。
幸福生活变化:从“观众”变“演员”
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文艺晚会在僰文化广场激情上演,那流光溢彩的舞台、曼妙轻盈的舞蹈,还有那阵阵僰鼓、声声僰歌,不仅凝聚了珙县干部群众的心,也把来自四方的朋友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当那些扮相俊美靓丽的演员脱下演出服时,人们发现,原来他们就是自己身边人、周围人。
珙县的文化舞台,留给了热爱文化艺术的市民——今年来,珙县人民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变为演员,从被动欣赏到主动参与,用自己的方式收获快乐。
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培训、送文化下基层等多项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举办群众性文化赛事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暨宜宾市第十三届“酒都风情”文艺展演中获奖,上罗镇获评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
除了作为文艺活动主阵地的文化馆,还有书香气息浓厚的图书馆,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博物馆……一个个场馆的次第铺展,让群众生活发生了悄然改变,文化味浓了,内心更充盈了,幸福感满溢而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