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黄娅)为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推动金融服务落地见效,2022年以来,德阳什邡协调金融机构择优选派48名金融干部人才到镇村挂职金融副书记、金融助理,推动银行基层支行与镇村党组织共建结对,持续释放“党建+金融”叠加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燃气费、电费等,都可以直接在这儿充值,不出社区就可以办好事情,很方便快捷。”近日,什邡市洛水镇渔江社区居民陈静思说道。
近年来,什邡以金融干部到镇村挂职为契机,推动全市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将功能单一的助农取款点升级打造为集“金融、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六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为农户提供综合全民服务,切实打通金融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因一棵1200年的红豆树而得名,红豆村以“百年雪茄·千年红豆”为载体,建立了“联股本、建景区、富民生”的“红豆幸福里”产业联合体。2021年,“红豆幸福里”产业园区计划升级打造成“农庄+旅游”基地,但是缺乏资金,又无有效抵押担保,贷款申请难度很大。
了解到该情况后,师古镇金融副书记黄娅主动上门对接,引入农担产品,成功为产业园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每年节省利息4万元,解决了园区升级打造遇到的资金难题。
“有了贷款,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余万元,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增收50余万元。”红豆村支部书记鲁跃明表示,在“红色信贷”的支持下,该园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依托“红色信贷”机制,累计发放贷款7.5亿元,重点支持川芎、黄背木耳、雪茄、紫皮大蒜等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磅礴的金融力量。
“听了介绍,我知道了很多电信诈骗的手段。我以后一定会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参加完“金融夜校”培训的马井镇金牛村2组村民肖瑶表示,该培训增强了肖瑶的防骗意识和技能。
结合党员教育和农民夜校,什邡积极开展“金融夜校”活动,金融干部向农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宣传基础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技能,倡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科学理财、合理借贷,理性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避免盲目投资和冲动交易。
自“金融夜校”开办以来,累计培训215场,培训人数达2.3万人(次),解答群众金融“急难愁盼”问题75条。
此外,什邡还以金融干部“千人千村”计划为契机,积极开展“走千访万”活动,推进整村评级授信。目前,已完成105个村(社区)评级授信工作,为5.6万户农户授信40.22亿元,有力支持了中草药种植、乡村旅游、养殖等产业发展,以金融“活水”“贷”动村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