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一场跨越365公里的“会面”,一次狱地联动协调的亲情走访,换来罪犯从零开始、重塑人生的承诺。一座充满爱与希望的彩虹之桥,由此延伸……
德阳监狱罪犯傅某,有一对身残志坚的聋哑人父母,他们为傅某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成长环境,人生一帆风顺的他,像常人一样早早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和谐美满。
傅某称,正因为父母残疾、幸福来之不易,他总想尽最大的努力“扩容”幸福,2018年,从事金融行业的他判断行情失误,一时亏损大量资金,因急于“翻盘”,他瞒着家人四处筹款,背负上巨额债务,在“朋友”的“劝说”下,想“搏”得更大机会的他丧失理智,铤而走险参与了毒品运输犯罪,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3年。

入狱后,一切美好都烟消云散,傅某长时间无法面对现实,常常自言自语“我是谁?”“我为什么来这里?”“这是什么地方?”罪犯、毒品犯罪、监狱……每个词都让他为自己贴上了身份标签,一时间找不到正确的改造方向,痛苦万分……
因此,德阳监狱组织民警成立走访小组,到傅某父母家中开展亲情走访和帮扶。
整整4年,这对聋哑人父母将心里话憋在心头,将思念缠绕在心间,无处倾吐,面对走访民警,他们颤抖着双手从收纳箱中找出了珍藏多年的傅某儿时照片与荣誉证书,回忆起傅某的过往经历。“我知道错了,大错特错了。让您们受委屈了,对不起,我一定会在监狱表现良好、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回来与您们团聚。”两位老人在看到傅某用手语录制的短视频时,再也控制不住情感,眼泪夺眶而出,久久不能平静……

在走访过程中,民警通过手语详细介绍了傅某的改造表现和刑期等情况,当地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了罪犯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的相关帮扶政策,希望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让傅某安心、踏实改造,尽早回归家庭。
与当地司法局沟通协调后,德阳监狱为傅某的父母开辟聋哑人专用远程视频会见通道,目前,跨越时空的无声亲情连线已开通,傅某也兑现了给父母的承诺,找到了改造的方向。
从“一切归零”到“一次重塑”再到“一场365公里的走访”,这是四川监狱健全“社会包容、政府帮扶、部门联动、家庭接纳”监狱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教育”格局过程中一个片段。今后,四川监狱将不断努力,持续推动社会帮教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向精准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