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2023年繁殖鸟类调查结束 共记录鸟类165种
2023年09月06日 21: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刘忠俊 姚永莉 阙品甲)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9月6日透露称,经过2个多月不懈努力,该市2023年繁殖鸟类调查暂告一段落,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于15目54科120属。

  黑翅长脚鹬一家。 ©沙丁鱼摄

  据了解,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包括鹗、鹰雕、凤头蜂鹰、黑冠鹃隼、褐冠鹃隼、赤腹鹰、凤头鹰、红隼、鸳鸯、棉凫、楔尾绿鸠、红角鸮等。同时,棉凫也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物种。蓝翡翠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鸟类。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中国特有鸟类5种,分别是灰胸竹鸡、黄腹山雀、四川短翅蝗莺、橙翅噪鹛以及乌鸫。

  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称,本次调查在样点统计范围内共记录到28734只野生鸟类。数量最多的分别为白颊噪鹛4144只,白头鹎3852只,麻雀2243只,家燕1594只,珠颈斑鸠1578只,红头长尾山雀1456只,白鹭1079只,金翅雀774只,棕背伯劳724只,乌鸫693只。

  乌鸫叼着蚯蚓回到巢中准备喂养幼鸟。贾兆坤摄

  调查期间,成都中心城区共记录到88种鸟类,相比之下成都郊区复杂多样的栖息环境为更多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共记录到154种鸟类。而在中心城区繁殖的鸟类则有更高密度和更多数量。除记录到较为少见的白喉斑秧鸡、棉凫、四川短翅蝗莺、楔尾绿鸠等鸟类。调查人员还成功记录到育雏的水雉和黑翅长脚鹬。志愿者还听到了黑翅长脚鹬的警戒鸣叫,并对志愿者进行了驱赶,发现草丛附近有幼鸟活动后,志愿者记录后迅速撤离,没有对幼鸟产生过多干扰。在城市绿地,志愿者们还记录到有趣的乌鸫育雏画面。

  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表示,通过调查对该市繁殖鸟类整体情况已有了粗浅认知,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成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