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内江普惠型健康保险“甜惠保”正式上线 最高可获300万元健康保障
2023年09月07日 19: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7日电(王爵)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有效提高参保人重大疾病保障水平,6日,由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共同指导的普惠型健康保险“甜惠保”正式上线。普惠款59元每年,升级款99元每年,参保人就能在现有医保待遇基础上,再获得一份最高300万元的健康保障。

  当日上午,“甜惠保”上线发布会在内江国际酒店举行,标志着2023年“甜惠保”参保通道正式开启。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市金融工作局主要领导,以及内江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市税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慈善总会、市残疾人联合会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

2023年“甜惠保”发布会上线启动仪式现场。刘蕾 摄
2023年“甜惠保”发布会上线启动仪式现场。刘蕾 摄

  发布会上,内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宁,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倪恒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成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现场投保,为支持构建内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添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表示对“甜惠保”产品的支持,为健康内江做表率。

周宁、倪恒利、张成等领导,现场投保。刘蕾 摄
周宁、倪恒利、张成等领导,现场投保。刘蕾 摄

  即日起,凡是内江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和参保了外地医疗保险的新市民,不限年龄、职业、户籍、健康状况,均可关注“甜惠保”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参保,也可通过拨打客服热线400-6677-103进行投保咨询。参保时间为2023年9月6日至2023年10月31日,保障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1日。

  周宁表示:医疗保障事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医疗保障水平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和“良心”。近年来,市政府牢牢把握服务群众健康宗旨,厚植“民生之依”,让医疗保障更“安心”;守护“民生之安”,让医保待遇更“暖心”;呼应“民生之需”,让群众就医更“舒心”。

内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宁致辞。刘蕾 摄
内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宁致辞。刘蕾 摄

  倪恒利表示:2023年,结合既往“甜惠保”的运行情况,市医保局指导商业保险公司以“广覆盖、强普惠、可持续”为前提,扩大参保人群范围,进一步升级保障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普惠型健康保险在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的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改革释放的“红利”。

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倪恒利致辞。刘蕾 摄
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倪恒利致辞。刘蕾 摄

  自2021年“甜惠保”推出以来,凭借普惠的价格、带病可保可赔等创新惠民举措,获得了广大内江市民的信任与支持,已累计为近80万内江市民撑起健康保障的“保护伞”。

  据张成介绍:2023年“甜惠保”由内江辖内10家保险机构共同开发推广。虽然仍然只是59元、99元两款产品,但2023年“甜惠保”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保障更加全面,产品更加实惠,服务更加贴心,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内江新市民,侧重老弱病残弱势群体,降低免赔门槛,扩增特药品种,提供增值服务,优化平台处理流程。相信2023年“甜惠保”能给内江广大市民带来更新的、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成致辞。刘蕾 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成致辞。刘蕾 摄

  据了解,2023年“甜惠保”继续坚持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紧密衔接医保的定位,继续坚持普惠初心,延续“参保低门槛、特药0免赔额、既往症可保可赔”等普惠性特点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延续两款保障方案,增加参保选择;扩充特定药品清单、特药0免赔;扩大参保范围,新市民也可参保;扩充健康服务,全方位守护。

  据悉,2023年“甜惠保”由内江市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共同指导,内江市金融工作局、内江市保险行业协会支持,由人保财险首席承保,中国人寿、平安财险、中华财险、锦泰财险、太保财险、人保健康、国寿财险、新华人寿、中航安盟联合承保,宸汐健康提供运营平台,国药控股·宸汐健康提供特药服务。

  下一步“甜惠保”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内江民生福祉和美好生活,为广大市民提供新内涵、高质量、有温度的保险服务,为完善内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让内江人民及新市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出更大的贡献。(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