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温江金秋消费季带你花式潮购
2023年09月29日 20: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9日电(王爵)28日,由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指导,成都市温江区商务局主办的成都新十二月市“蜀里安逸·九月药肆”暨“潮韵千秋·自在温江”金秋消费季发布会举行。

 活动现场。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现场。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次活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对“消费提振年”的相关部署要求,积极响应“大运成都·万千气象”中秋国庆消费氛围,聚焦“消费+文旅”业态融合、“Citywalk+古风集市”潮流热浪、“花式潮逛+夜生活”创意体验等旋律开展系列活动,力争把“温江消费”提质为金秋国庆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探古今风韵逛潮流集市

  沉浸式打卡“自在温江”生活方式

  成都自宋代兴起十二月市,其中九月最热闹的是“药肆”,温江把这场古代的盛会搬进了现代生活。由一批本土美食品牌、绿色食品企业、大健康产品企业等共同呈现的“成都新十二月市之‘蜀里安逸·九月药肆’”古风集市于当晚同步开市,将持续开展9天,集合滋补潮品、药食同源、温江百味、朝茶夜酒等多元产品,让市民从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在国风氛围中,近距离感受消费创新之美,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沉浸式游园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销,主办方还开展了焚香、点茶、插花、绘画等八大雅事互动专题活动,设置了互动专区,市民朋友可在双节期间前往集市体验。

活动现场。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现场。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品地道滋味赏秋日胜景

  六条定制消费路线带你“花式潮过节”

  温江区深挖医药文化和消费特色,充分研究消费者需求,找寻了一大批具备健康特质、新潮多维的消费场景,推出了“早C晚A、愈见中医、文意漫步、潮极运动、东方食膳、私房甄享”六条特色消费线路,方便市民及游客参考打卡攻略玩转嗨购,在花式潮逛中深入体验消费的魅力。

  路线一:早C晚A消费路线

  这条路线专为热爱咖啡和调酒文化的当代年轻人设计,早C商家有RACER817CAFE赛咖、雪山咖啡、望野handmade&coffee等,晚A商家有YAK PUB、回答Answer精酿酒吧·文化空间等。

  路线二:愈见中医消费路线

  在中医观念盛行的当下,想体验中医康养的朋友们,不妨趁此机会去感受一下。全软垫覆盖的游乐场,连小朋友都喜欢去的秉正堂中医馆,拥有1000平方米城中园林,看中医就像逛博物馆的类经堂上医馆等温江品中医馆。

  路线三:文意漫步消费路线

  此次活动特别规划了适合文艺范儿们的路线,可以在书店、博物馆漫步;可以在公园里休憩;也可以去手作馆体验。几何书店、澄园书画艺术博物馆、岷江美术馆、三生手作体验馆等等,都是值得前往打卡的场地。

  路线四:潮极运动消费路线

  这条路线专为热爱潮流运动的朋友们设计,可以去SP斯澜航海俱乐部、鲁家滩潮玩运动公园(板式网球中心)等场地快乐玩耍,在运动中释放多巴胺!释放情绪和压力,还可以去新光天地、成都温江合生汇等商场逛逛。

  路线五:东方食膳消费路线

  过节最重要的当然是满足自己的味蕾。温江是个美食天堂,蒙氏叫花鶏(叫花鶏)、舒肘子(青蒿肘子)、天佑祥万春卤菜(万春卤菜)等,数不清的美食场所欢迎消费者前往拔草。

  路线六:私房甄宴消费路线

  这条路线适合外地游客,既可以到龙腾悦享山珍、松云食遇等私房菜馆品尝精致的各种菜肴,也可以入住九坊宿墅、淼兮森林度假酒店等极具特色的各家民宿,深层次感受美丽温江。

  迎双节同庆享缤纷礼遇

  金秋消费季系列活动打造嗨购盛宴

  除了主会场以外,“第二十届成都国际美食节温江分会场暨清水河走廊林盘火锅啤酒节”、公平街道“烟火拾集·河畔集市”、万春镇“国潮有幸·中秋国庆潮玩美食节”、天府街道“一家亲·庆双节”、合生汇“乐动九州”华裳拜月、德昆新天地“又见月园”生活集市等在此期间各类分会场亮点纷呈。

  同时温江区还将围绕“汽车消费、商圈消费、餐饮消费、家电消费、品牌消费、首店消费、小店消费”等领域,联合商家发布一系列消费清单,不间断地为市民朋友们提供大力度的各种促销活动,让市民朋友在实打实的优惠中品尝温江百味。

  温江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温江区围绕“3+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潮流消费领域,值此双节来临、金秋消费季之际,立足新时代的消费特质,依托多层级商圈体系,发挥成都温江合生汇、新光天地、同兴荟、文庙·印巷、江安拾光、鲁家滩运动基地等品质消费载体聚集效应,开展“到成都街道走一走,在温江遇见你”系列主题活动,融合国际范与烟火气,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态活力区建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