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日电 (唐倩 张华洋)近日,新一批携带着文化记忆、独具特色的天府旅游名县脱颖而出,展现着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态、新亮点。截至目前,全省天府旅游名县数量已增至47个,在县域文旅经济和全域旅游深入发展中不断发挥着引领作用。9月27日,在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万源市委书记倪欣介绍了万源当地独特的文旅资源、为摘得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所做的努力以及下一步的新打算、新举措。

问题一:请您简要推介一下万源当地文化旅游特色资源。
回答:万源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素有“秦川锁钥”“万宝之源”的美誉。四川第一缕阳光在这里升起,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3.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6级最高标准,夏季平均气温21℃。巴山蜀水让这里独具八台云海、鱼泉丹壁等自然奇观;巴人遗风留下烟霞古韵、任河流金等人文景致。这里是四川唯一天然富硒区,每克土壤硒含量最高达0.51微克,富硒茶园绵延26公里;蜂桶蜂蜜、旧院黑鸡等纯天然旅游产品,深受游客追捧。中国富硒美食城、大巴山茶文化原乡等康旅、茶旅体验区星罗棋布。同时,不朽的红色文化、巴人文化、茶文化,在这里生辉,这些都让这个大巴山深处的小城成为养眼、养心、养身的胜地。
问题二:万源市在扎实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有哪些举措成效?
回答:近年来,万源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推动“景区+”“旅游+”“要素+”全面发力,以建设“生态福地·和美万源”为目标,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加速蝶变。
第一,坚持推陈出新富业态、以点带面提景区。工作中,拓展硒锶温泉、围炉煮茶等休闲旅游新空间,大力开发研学实践、森林深呼吸等康养度假新业态。
第二,坚持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文化围绕旅游铸灵魂,打造硒部茶园走廊、大巴山茶文化原乡、大巴山富硒产业园等场景,推出冻干闪萃茶粉、“万源青”文创石刻等旅游产品。
第三,深入开展“人员大培训、文明大倡树、环境大提升”行动。打通旅游大通道,配齐旅游厕所、和美驿站等设施,持续培育金牌导游、精品酒店,评选特色食府、和美市民。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10个,乡村游精品线路12条,75个镇村喜获国、省、市殊荣,万源先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成功承办省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我们的节日·端午”、大巴山茶文化节等活动,“养眼胜地”加速变为“养生天堂”,“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
问题三:接下来的工作中,万源市将如何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愿景、新举措?
回答: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聚焦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加快推动“文旅资源大市”转变为“文旅产业强市”。
一是突出生态价值利用。依托川渝陕交界处地利和大秦巴生态禀赋,全力建设黑宝山、万溪湖等龙头景区,提标大巴山茶文化原乡等特色景点,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通道。
二是突出特色资源转化。立足万源厚重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富硒资源,推动研学实践、康养休闲、旅居度假等业态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优质服务配套。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全要素向文旅产业集中,打造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让各方游客云上云下,畅游“安逸四川·亲爽万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