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什邡:“金通工程”惠民生 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3年10月16日 16:1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唐小丽)“‘金通·邮快驿站’建成后,我们家种植的猕猴桃在驿站就可以上‘小黄车’运送到各地了,非常便捷和省心。”近日,德阳什邡市湔氐镇下院村村民魏义明对“金通工程”连连称赞。

  近年来,什邡市在全面完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的同时,坚持以党建引领“金通工程”,深入实施“车轮红·章洛畅”党建品牌建设,推动行业党建与乡村运输融合发展,成为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找党员建组织 着力构建全覆盖党建平台

  什邡市通过“数据比对、双线核查、完善信息、汇总筛查、再次核实”等步骤,共排查出全市从事客运、快递经营的“金通工程”企业11家,从业人员445人,其中党员44名。

  同时,通过建立并动态更新《什邡市党员客运司机台账》《什邡市快递行业党员从业人员台账》两本台账,抓实“金通工程”党建数据网。

  此外,什邡市还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党组织、工会组织、服务阵地体系的“三个体系”,构筑了“金通工程”党建工作“新阵地”。创新构建“1+3+2”党组织体系(即1个行业党委、3个客运企业党支部、2个快递党支部),织牢覆盖全市“金通工程”组织网。

什邡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召开党建引领“金通工程”工作推进会。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什邡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召开党建引领“金通工程”工作推进会。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筑阵地强覆盖 积极拓宽全过程服务载体

  摸清楚党员底数、建立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凝聚起这部分力量?什邡市因地制宜,利用“金通工程”客运场站、客运(寄递)物流节点及驾驶员、快递从业人员聚集区域,统筹打造具有政策宣传、安全教育、违章处理、生活服务、诉求收集反馈等功能为一体的“金通”党建阵地5个。

  据什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党建阵地先后为452人(次)客运司机及快递从业人员提供了各项服务。

  此外,什邡还引导行业党员依托“蜀道畅”“学习强国”等小程序或APP等,开展“线上”学习,有效教育引导和凝聚发展共识;着力健全“党员诉求+党支部对接+党委协商+专人处置”的诉求处理协调直通机制,探索建立“1名党员+N名普通从业人员”联系制度。目前,已积极回应路况信息、融资贷款、办证办事等方面诉求或咨询90余件。

  亮身份当先锋 持续深化全方位示范引领

  为加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什邡市“金通工程”更好地注入“红色动能”,什邡还组建了“客运e线”“先锋速递”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金通工程”客运车辆走乡串村、快递小哥进楼入户的行业优势,推动行风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0余次。

金通工程“小黄车”抵达综合运输服务站。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金通工程“小黄车”抵达综合运输服务站。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不止于此,什邡还打造红枫岭、神瀑沟乡村振兴专线、彭什跨区域“一站式接驳换乘”专线等2条党员示范线路、5台党员先锋示范车。同时,针对残疾群众、老党员、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预约式”响应等党员示范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什邡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被四川省委两新工委、省交通厅评为2022年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快递员被评为德阳市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名快递员获什邡市“最美劳动者”称号,8名司机获什邡市首届“最美驾驶员”。

  车轮红章洛畅 有力激发全链条服务动能

  如何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什邡还以党建引领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建成县级物流分拨中心1个,并成功运行邮政德阳(市、县)首条自动分拣线,升级打造集“商贸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7个,利用村委会、小卖部、供销等村级物流网络节点建成“金通·邮快驿站”87个、“交邮合作”线路10条。

  针对什邡农业产业发展,什邡开通了马井蔬菜、湔氐食用菌、红白豆腐干等农业产业基地或农副产品运输专线3条,红心猕猴桃、黄贝木耳、川芎中药材等越来越多的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金通工程”进入大城市、大超市,拉动全市就业5.2万余人,带动农业总产值约8亿元。

  什邡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什邡市已开行“金通工程”线路13条,配备客车110辆,7个镇75个村实现全域公交化。开行务工车、学生车、旅游车、毗邻车、助农车等5条专线,惠及群众19万人(次)。

  “‘金通工程’已经成为了什邡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什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什邡将不断优化交通路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交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