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相约桂湖说杨慎”文化对谈活动在蓉举行
2023年10月17日 16: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  近日,“相约桂湖说杨慎”文化对谈活动在成都桂湖公园举行。知名美学家、四川文理学院教授范藻,青年作家、知名媒体人王良勇,开启一场与杨慎跨越时空的对话。

 “相约桂湖说杨慎”文化对谈现场。(桂湖公园 供图)
“相约桂湖说杨慎”文化对谈现场。(桂湖公园 供图)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活动伊始,文旅岛主讲人、活动主持人陈珊珊便通过朗读人尽皆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揭开了文化对谈活动的序幕,分享杨慎大彻大悟的人生观。

  “四川人认为四川历史上最牛的文化人有四位,即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杨慎在24岁再次参加会试蟾宫折桂,就用实力证明了一切。”范藻教授在活动现场分享道。他与王良勇、陈珊珊沿着桂树小径走近升庵祠,游园、赏桂、看展厅,身临其境探寻杨慎与桂湖的情缘,探讨新都杨氏家族如何清廉传家。

  据范藻介绍道,“桂湖始建于隋唐,原名南亭,是当地有名的一处川西园林。据悉,杨慎在新都时,时常游憩其间,并沿湖植桂。古人言,君子爱莲,才人摘桂。杨慎为此处园林取名桂湖,这个雅号也因此沿用至今。”在对谈交流中,范教授引经据典,剖析了杨慎与桂湖的关系。

  “您觉得杨慎高考两次考得状元,是凭借文章实力吗?”随着主持人陈珊珊的疑问,将杨慎参加科举考试的话题引出。在王良勇看来,杨慎的状元含金量非常高。据了解,杨慎七岁时就能背诵许多唐诗绝句,十三岁的时候,写的诗便惊动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正德三年(1508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原本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遥想他的人生,考状元对杨慎那样的天才来说没有难度,尽管他有才华却命途多舛。

杨慎人物塑像。(桂湖公园 供图)
杨慎人物塑像。(桂湖公园 供图)

  在升庵祠堂内,人们边读边想,仔细参观新都杨氏家风家训,了解杨慎跌宕起伏的一生。“杨慎被流放云南前夕,与他的妻子告别时亲笔书写了‘四足’家训,在今天仍然有时代意义。”范藻深有感触说道。四足家训,即“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这四点都是劝解人要知足常乐。

  “杨慎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强调人要知足。”王良勇表示,在当今看来,仍然直面了当下的现实问题,升庵祠堂不仅值得学子们为求好成绩来参拜祈福,也值得来学习好的家风家训。(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