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南溪:激活人才“源头活水” 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
2023年10月20日 13: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吴平华 张梦茸)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新校区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中省市级各类平台37个、成功创建四川省竹子制浆造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个、成功入选“天府名医”“宜宾英才”等省市级优秀人才6人、培育高级及以上品酒师、酿酒师等19人……一个个成绩、一项项数据,是南溪近年来在人才“引育用留”上全面发力,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的生动缩影。

 南溪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工作例会。张梦茸 摄
南溪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工作例会。张梦茸 摄

  据悉,围绕高质量建设“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南溪近年来坚持“以人兴产、以人营城”的理念,把做好“人”的文章作为核心,全面选树203名南溪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标兵、名匠名师,推动51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150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人才驱动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南溪重点培育“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典范区、宜宾国际高职园等发展引擎,聚焦动力电池及配套、医药及医疗器械、酒类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出台《产业工人就业创业二十条政策》,稳定吸纳1.1万产业工人在南就业。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建成投用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授牌。张梦茸 摄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建成投用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授牌。张梦茸 摄

  自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以来,南溪区抢抓创建机遇,创新实施“人才兴区”发展战略配套政策,健全覆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实用人才四类人才的政策机制,新增“经营贡献奖励、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等9项,单项奖扶资金最高达50万元,特别是对在南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南就业的,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予以院校奖励,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撑,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为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用武之地”,南溪在人才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六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促成与川大、电子科大等7所高校达成13项合作,与江南大学共建白酒产业研究院,全年累计投入科技研发费用1.55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超1亿元。今年赴省内外高校开展引才活动7场次,全职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72人,支持南职校与凯翼汽车、五粮液、德康等公司共建“订单班”,“订单式”培养紧缺实用人才112人,夯实专技实用人才培育基础。

  同时,南溪还着眼于软环境建设,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投入2.09亿元建设打造200套人才公寓,发放人才安家补助840万元,持续推动人才项目、贴息贷款等人才政策向企业延伸。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开通人才服务热线,高规格举办人才联谊活动5次,调整人才绿卡服务项目11个,持卡人能享受医院、银行绿色服务通道、免费游览景区、免费乘坐公交等优惠。南溪还为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协调解决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困难,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在南溪顺心工作、舒心生活。

  远行者,储粮;远谋者,储才。下一步,南溪区将聚焦先行区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持续激发人才“源头活水”,确保如期高质量建成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南溪“高加快质量建设‘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