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施雪 龙婧 侯敏)连日来,在纳溪区天仙镇将军村的再生稻田,连片的稻谷犹如金色的海浪阵阵翻滚,产量喜人。当地农户抢抓农时,收割再生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所谓再生稻,就是“割了还会长的水稻”。即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收割的一种种植模式。
“今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不错,不管是深脚田还是浅脚田都行,抗病虫能力强,中稻、再生稻产量都好。”纳溪区新联会会员、天仙镇张礼纲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礼纲对今年纳溪区推广栽种的水稻品种很满意,“国家资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基地也很便民,机耕、机种、机收帮我们节省了很多劳动力,还免费配送再生稻促芽肥,基地良种统供率达到100%。”
再生稻能够大丰收,不仅离不开好的政策,还离不开绿色高效的技术手段。“农技人员送技下乡,田间地头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百姓着想的举措,我家种植的再生稻今年亩产有200公斤。”天仙镇将军村土家族种植户吴峰脸上洋溢着笑开心的说到。
今年天仙镇的水稻种植喜获大丰收,百姓们实现了致富增收,也增加了他们的种植信心。下一步,天仙镇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完善补贴政策,调动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大力推广再生稻,促进农户收入再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