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青羊:多元共治多措并举 “筑梦驿站”暖心服务新产业工人
2023年10月21日 11: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1日电(吴平华 黄成薇)回锅肉、鱼香茄子、土豆丝……近日中午12点,向师傅和工友们忙完了上午的活路,走出工地步行一两分钟又来到蔡桥社区·筑梦驿站的餐厅,习惯性地点上三菜一汤,吃上了刚出锅的热菜。以往工人们吃“路边摊”的状态在这个为产业工人“定制”打造的生活驿站得到改善。向师傅说:“以前都是在路边买盒饭吃,现在在这坐到点菜,干净又吃得舒服。”

蔡桥社区·筑梦驿站。黄成薇 摄
蔡桥社区·筑梦驿站。黄成薇 摄

  可用餐可活动  烟火气满满

  “今天吃点啥子,随便点!”“麻婆豆腐出锅,上菜!”午时,走进筑梦驿站的就餐区,吆喝声、传菜声此起彼伏,一盘盘菜肴热气腾腾出锅,工人们自行围成一桌吃着热菜热饭,有说有笑,烟火气浓厚。“我们一人点一个菜,品种多,干净卫生还物美价廉,几菜一汤有荤有素,人均不到二十元,比以前买盒饭经济实惠还吃得巴适。”工人们感慨。

  以往,工友们只能在临时摊位上买盒饭吃,菜品较少也担心卫生问题,要是遇上雨天更麻烦,蔡桥街道和蔡桥社区把这些看在眼里并做了实地调研。走访调研发现,辖区内有众多在建工地,聚集新产业工人2000余人,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暂时还不完善,工友们用餐基本就在路边临时摊点吃,同时缺乏便民服务地。

大家正在筑梦驿站的餐厅。黄成薇 摄
大家正在筑梦驿站的餐厅。黄成薇 摄

  街道和社区想要给工人们打造一个能就餐、休闲、开展活动的地方,于是联合街道总工会选取了社区一块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打造了一个集餐饮服务、体育健身、法律咨询、劳保用品、业余休闲等为一体的新产业工人筑梦驿站。

  走进筑梦驿站,会议休闲区、就餐区、观影区、购物区分布有序,每个区域都配套完善,工友们可在此看下书,刷刷小视频、打个盹,可能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购物区除了销售日常用品外,还增加了工友们常用的劳保用品。吃过午饭的工友马中仕在休闲室翻着一本消防安全的书籍,他说:“空余时间来这休息一下,看下书,歇歇脚,感觉很舒服,特别是看到有我们建筑工人劳动场景的手绘画,感觉很亲切。”

  在就餐区,餐馆对工人们的餐食绝不含糊,餐馆老板姚仕凯指着菜品区说:“我们每天一大早就去买新鲜蔬菜,保证食品卫生安全,考虑到广大工友,价格都实惠,明码标价。”

  发挥网格“前哨”  主动对接需求

  有了驿站场所,怎样把驿站“用活”是街道和社区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

  对此,社区成立了工作专班,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并联合辖区企业成立临时党支部,不定期梳理新产业工人需求事项清单。同时,以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为基础,着眼新产业工人内在需求,形成1+N新产业工人服务阵地(1:产业工人活动阵地、N:快递代收、餐饮服务等),为工人们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义诊、观影等便民服务,解决生活配套服务“最后一米”。

  晚上7点,工人们吃过晚饭后围坐在一起,观看坝坝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工人们说:“平时做到活路没有时间去看电影,晚上大家摆哈龙门阵就睡了,现在一起看电影,感觉时间都过得快些,安逸!”据了解,社区每个月会不定期放一些正能量的坝坝电影,是放松,也是一种学习。

  蔡桥社区党委书记张发清介绍,社区的网格员轮流在这值守,和新产业工人骨干、在地居民等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一起,第一时间收集驿站的意见建议,起到“前哨”作用。下一步,蔡桥社区还将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把“驿站”建设成联系、服务新产业工人的高效平台,为新产业工人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让“驿站”成为新产业工人文化娱乐“休憩地”生活服务“便民点”学习成长“加油站”。(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