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祁宏梁)“这是我们主要制作的产品黑陶,采用了最传统的工艺制作.......”近日,走进绵品出川壤塘非遗展馆中,茶香与藏香交织成大自然的味道萦绕鼻息,唐卡在传承人手中一气呵成,一颗颗矿石颜料在画布上交融成画,吸引着客商、游客驻足观赏。

10月29日,绵阳造宁波行活动启幕,作为绵阳市对口帮扶县,壤塘县30种300余件非遗及农特产品亮相活动现场。绵阳与壤塘携手十年来,绵阳始终将壤塘作为“绵阳的第10个县”倾情帮扶,从资金帮扶到人才帮扶再到乡村振兴全域帮扶,绵阳的帮扶由“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帮扶”,此次更是为壤塘提供了又一次“借船出海”的机会。
走进绵阳造宁波活动现场,藏绣、唐卡等非遗精品大放异彩,独具藏族风情的藏式黑陶陈列在货架上,金刚杵、擦擦、石刻、藏香等点缀其中,一股浓郁的“壤风”迎面而来,与展馆现代化的陈设相映成趣,让大家现场感受,流转在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壤塘文化传承魅力。
而位于展馆另一头的农特产品展览中,高原“双低”菜籽油、牦牛肉酱、高原蜂蜜、青稞啤酒等农畜产品更是不断挑动现场企业家、群众的“吃货”神经,吸引着大家上前品尝、购买。
“这次是我们县第四次参加绵品出川活动,从第一次的非遗产品主打到现在的非遗、农畜、美妆应有尽有,展现了我们县产业的蓬勃发展。”壤塘县经信局局长克让措介绍说。
今年来,壤塘县提出“农牧立县、文旅兴县、能源富县”的战略,一手做精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篇文章”,大力推进“文化+”,非遗传承人实现了从“牧人”到“门人”到“艺人”再到“匠人”的人生转化,非遗产品实现了从“作品”到“商品”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价值提升,非遗文化从牧场走到园区、走出高原、走进全国、走向国际。一手把牢农畜特色,坚持“产业链+园区化+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着力“建基地、办工厂、创园区、塑品牌”,做大做强牦牛、黑青稞、双低油菜、食用菌等高原畜牧、特色农业产业链条。“非遗产业、农业产业、畜牧产业‘百花齐放’”,壤塘县各类产业迸发出高质量发展强劲势头,一头头牦牛出栏、一车车高原蔬菜出售、一亩亩双底油菜喜迎丰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希望的壤塘大地上铺展。
参展期间,在壤塘县浙江招商推介暨企业家恳谈会上,中共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先全向与会人员推介了壤塘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同时,他还热忱邀请企业家到壤塘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