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
2023年11月04日 14: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记者 安源)“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于4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此次论坛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社科联指导,四川大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共建的中华诗歌研究举办。论坛以“古典与现代”为主题,旨在汇通古今、贯通中外,促进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之间的交融互鉴。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华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中华诗歌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闵楠等致开幕辞,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处长黎红勇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教授马银琴、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诗刊》主编李少君等学者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开幕式现场。记者安源 摄
开幕式现场。记者安源 摄

  据介绍,古典诗歌代相承传,积淀千年,新诗发轫于外学,如今也有百年。两种体式、两种传统并存于当今诗坛,各美其美,并驾齐驱。然而,古典诗歌需要向下传承,新诗也需要向上积累,两者之间亟需一座沟通的桥梁。“首届草堂中华诗歌论坛”便是搭建起这座沟通的桥梁,将古典诗歌与新诗的研究者和作者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交融互鉴,共同探讨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共同担负弘扬中华诗歌文化的责任。

开幕式现场。记者安源 摄
开幕式现场。记者安源 摄

  中华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在开幕式上表示,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住所,也是成都的“文化名片”。杜甫因“安史之乱”来到成都,住了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0余首,后世文人常到此处朝拜追思杜甫,成都杜甫草堂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英杰再次相聚于“诗歌之城”成都,相聚于诗圣的故居“草堂”继续谱写“文人入蜀进草堂”的华章,共襄这场“古典与现代”交融互鉴的诗歌文化盛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