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青神:变竹为宝振兴乡村经济
2023年11月11日 11:1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1日电(王丽)11月11日,正在眉山市青神县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下称:“竹博会”)吸引了不少民众前往参观,竹博会上诸多“以竹代塑”的产品,给参观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竹里巷子。(资料图) 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
竹里巷子。(资料图) 青神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青神县坚持以“竹艺竹业”为引领,发展生态低碳、开放创新的绿色产业,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探索出一条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青神路径。

  一根根青翠的竹子,既是青神县的绿色低碳名片,也是闪亮的文化IP,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顶梁柱”、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走进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万亩竹海绿意正浓,一阵微风过后,泛起阵阵波涛,场面蔚为壮观。“你看,以前荒山野岭,现在全是竹林。”瑞峰镇天池村党委书记方国军称,村里的竹林已成为竹原材料主要供给地。2008年前,天池村虽有种植竹传统,但群众从未想过这是增加收入的新门道,仅作为点缀环境或纳凉之用。而因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等原因,村里主导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青壮年大量外出谋生。

航拍青神汉阳湖·忆村。 王彬 摄
航拍青神汉阳湖·忆村。 王彬 摄

  转折就从2008年开始,得益于青神县“美丽竹林风景线”项目建设,天池村抓住机会锁定竹林基地目标,掀起了一股种竹热潮。四季竹、斑竹、雷竹、斑布一号等品种相继落地,竹林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正在伐竹的天池村村民方兴权表示,不起眼的竹子为村民带来财富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随之而来的萤火虫、候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给乡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

竹子编的彩色花。刘忠俊 摄
竹子编的彩色花。刘忠俊 摄

  不仅是生产端,竹制品销售端也带动了一大批企业迅速成长。“研发了一批新款式竹灯笼,鱼灯笼、苹果灯笼......”在银海竹木制品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李银海拿着几个刚刚完工的竹灯笼反复对比,他要在每一类产品中选出一个最满意的灯笼送到竹博会现场。“竹灯笼、竹桌椅深受市民喜欢,在淘宝网等电商平台经久不衰。”从一家三五人的手工小作坊,到如今年产值过千万的规上企业,李银海见证了青神竹编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以竹代塑是企业发展方向,建立全球领先的研发平台,采用最先进的竹纤维提取工艺,最大程度保留竹纤维有用物质,所生产的竹纤维产品全部保留竹子自然本色,更健康更环保。”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根莲称,创新研发让企业生产的本色纸、可降解竹杯等竹制品远销标准苛刻的欧美市场。“一根单竹通过匠人编织变成竹编工艺品,一件普普通通的竹制品,给它赋予文化和故事就成了艺术品、奢侈品,这就是创新和品牌的力量。”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张德明称。

青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和开设网店,助推竹产品销售。刘忠俊 摄
青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和开设网店,助推竹产品销售。刘忠俊 摄

  近年来,青神县大力实施“竹+品牌”发展战略,促成四川环龙、竹福竹艺等重点企业与美国梦工厂、爱马仕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斑布·功夫熊猫”“竹+X(皮、玉、瓷、珠宝等)”系列品牌产品36种。通过竹编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现有国际、国家、省市级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30余名,并充分给予手工艺人荣誉、项目、政策等多方面关心和支持,助推实现了从篾匠到国际大师的蝶变。“公司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政府的超前谋划和保姆式的服务。”李银海称,从家庭作坊发展成规上企业,得益于良好的竹产业发展生态圈,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能受益。

  下一步,青神县将扬长补短、顺势而为,朝着带动100万农户种竹、辐射周边建成竹基地100万亩、产值100亿元的“三百”目标阔步前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