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2日电 近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顺利完成一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简称PEG手术),这次手术的顺利实施,为因食道梗阻不能进食的患者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也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已年过七旬的童先生是一名肺癌术后患者,日前,术后1年的他却出现吞咽困难,基本不能进食。为提高生活质量,老人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医院检查发现为肺癌术后复发伴纵隔转移,纵隔包块压迫食管导致进行性吞咽梗阻,胃镜检查提示食道中段外压性狭窄,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
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营养供给,消化内科主任陈霞带领科室团队认真研判患者情况后得出了初步治疗方案,“因老人家原发肿瘤病变已无进一步治疗指征,目前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营养问题,鉴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肠内营养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陈霞说,“但如何解决患者的肠内营养通路问题呢?目前只有进行胃造瘘术。”
然而,患者家属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如果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患者需要在全身麻醉后,在腹腔镜下切开胃壁再安置造瘘管,虽然也是微创,但需要全麻,且手术时间长、恢复也相对较慢。鉴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陈霞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这种手术相对于外科胃造瘘术,属于微创手术,只需要在局麻情况下,在患者腹部打一个小孔,配合胃镜就可以完成,操作快捷,恢复快,患者术后第二天便可恢复肠内营养,相比外科治疗,这种方式更适合童先生的情况。
11月8日,医护团队成功为童先生实施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整个手术从开始到结束就十分钟左右,患者术后状态也十分良好,次日便已进食,无任何不适,彻底解决了困扰患者的进食难题,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据悉,陈霞团队为了给消化道疾病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一直致力于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探索,该例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也是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首例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的手术。
陈霞说:“对那些需要较长时间管饲的患者实施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能减少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置入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PEG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胃造瘘管可放置1年以上,术后护理也十分方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