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 题:四川雅安“苍生大医”陈怀炯:以仁者之心践行医者使命
作者 王利文 刘刚
近日,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名单出炉,以“以仁者之心践行医者使命”为内容的雅安市天全县陈怀炯家规,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

在“大先生”陈怀炯家,每天凌晨5时许,今年79岁的他已骑上电动车前往位于四川雅安的天全县中医医院门诊。他快速穿上白大褂,走向队伍前列的患者,开始问诊。虽满头银发,陈怀炯依旧六十余年如一日地躬身诊查、治疗、上药,为患者忙前忙后。
陈怀炯祖辈自清朝起世代行医,其家传绝学“陈氏骨科”是一项中医骨伤医药技术,主要运用于中医临床诊疗骨折、筋伤和慢性骨病等。1975年,陈怀炯将私人诊所无偿捐赠给集体,经改制后,已成为如今以骨伤科为龙头、多科室并进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天全县地处西南地区的民族走廊,天全县中医医院少数民族患者约占三分之一,该院201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作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年资专家,陈怀炯的门诊挂号费仅收1元。在2005年采用计算机收费前,其门诊挂号费为0.5元。尽管年近八旬,陈怀炯每天坚持出诊7个小时,接诊近百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人们尊称他为“大先生”。在医院旧址的水池中,藏族同胞为表示祝福放生了数不清的鱼,每条鱼背后都是一个动人故事。
“师父在生活上很关心我们,但工作上非常严厉。”作为“陈氏骨科”第四代传承人,该院中医门诊骨伤科主任高志涛对陈怀炯的教导记忆犹新。原来,早些年接待外地患者时,夜间正在打扫诊室的高志涛答复,“我们已经下班半小时了,明天再来吧。”和颜悦色的陈怀炯当场发了火,“患者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医生多花几分钟时间为其诊疗,他们的痛苦就早些结束。”
诊室现场,来自西藏昌都的尼夏拉姆和丈夫驱车近1000公里,翻山越岭把不慎骨折的孩子送到该医院。高志涛一边和患者沟通,一边接骨疗伤,10分钟左右便完成了治疗。他介绍,这些技巧是陈怀炯“一手一脚”教的,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快速完成诊疗缓解其痛苦。

此次,陈怀炯婉言拒绝了采访,他说,自己所做的事很渺小,只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本职。谈及父亲陈怀炯,天全县中医医院院长陈若雷也表示,“大先生”这种敬业精神并非个例,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老职工同样是献完青春献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近年来,医院对于经济困难的各族群众,会减免部分医疗费用。此外,医院持续开展民族地区基层医务工作者“传帮带”工作,派出专家到涉藏地区送医送药、送服务,同时致力培训当地医护人员,送去医疗技术,助力当地打造“不走的医疗队”。

陈若雷表示,“以仁者之心践行医者使命”这一家规和该医院坚持的“治好病、花钱少、服务好”宗旨不谋而合。作为“陈氏骨科”传承人,他期待后来人能将先辈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让更多在边远山区的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用榜样力量鼓舞干部职工,将‘医者仁心’贯穿到服务全程,从而得到周边市州各民族同胞的认可。我们希望通过医院这一小切口,推动中医特色学科高质量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