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欧阳漆)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发展环境,让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致富增收。今年9月以来,汶川县对威州镇雁门村10.2公里长的通村道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正式进入路面硬化阶段。

12月12日,在汶川县雁门村青坡组通村道路路面硬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分工明确、配合娴熟,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平整的水泥路面逐渐向前延伸,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同时,汶川县发改局、威州镇相关负责人对工程进行了全程监督,并开展现场抽查,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标准,严把道路建设质量关。

据介绍,截至目前,这个项目已吸纳158名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参与务工,已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54.26万元。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以工代训的方式,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技能。
工程完工后,预计将按月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5万元,当地群众人均能增收约11600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激发群众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最大限度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志智”双扶,“鱼渔”双授的功能。
据悉,汶川县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总投资达54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0万元,建设内容为硬化村内道路10.2公里;修建挡墙8处,2400立方米;修复破损路面2处,1500平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