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赵荣昌)12月13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泸州古蔺召开。

据悉,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启动建设。2022年,四川省印发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根据上述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规划面积15.6万平方公里,规划省级重点项目34个,重点展示园11个,集中展示带3条。
现场推进会上,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工项目(含子项目)452个,完成投资超370亿元。
“一大批项目建设已初现成效。”上述负责人介绍,泸州市太平——二郎四渡赤水长征历史步道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太平渡渡口提升等15个项目相继完工;甘孜州泸定桥核心展示区初具规模,丹霞小镇、石渠县十八军进藏集中展示园全面建成;阿坝州卓克基官寨、懋功会师重点展示园等项目稳步推进。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尤为重要!”四川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李春槐认为,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载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
今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烈士纪念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传承标志性工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是重要组成部分。
“面积大、各地进度不一、资金统筹难度大。”谈及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遇到的困难,与会者打开了“话匣子”。
以资金统筹为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资金统筹是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多数建设资金需要地方自筹,资金统筹争取难度大,一个环节没做好就可能会严重影响建设进度。
再以项目规划和包装为例,地方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对红军长征历史研究不深,在项目规划和包装时“偶有偏差”。
但令人欣慰的是,与会者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要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扬红色传统,讲好长征故事,不仅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成示范工程,更要建成文化工程、民生工程。”
面对困难,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和沿线市(州)也在积极谋划。
如何宣传好红军长征在四川的红色故事?省委党史研究室将持续推进《红军长征在四川大事记》等书籍的创作和出版。“深度研究将破解历史研究不深的问题,更有助于各地对项目规划的理解。”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交通运输厅则按照“补齐基础短板、扩展服务功能、打造精品路段、推动融合发展”的总思路,编制印发了《“重走长征路”四川省红色旅游交通运输专项规划》。
省文物局通过优化长征主题展示体系,统筹安排了4000余万元相关资金,实施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16家长征主题场馆展陈提升;推动沙窝会议会址等革命文物对外开放,新增18家长征主题馆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补助。既解决了资金统筹难题,也探索出了红色旅游发展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路径。
“四川还面临着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以“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定期督导,加力加劲、担当担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建设工作评估考核机制,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