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欧美同学会助力川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
2024年11月22日 20: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2日电 (吴平华 陈玉霞)青山依水畔,绿野绕堤旁。21日至22日,由四川省欧美同学会(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主办的“海纳百川智汇川南”欧美同学会助力川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宜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业界领军人物代表、创新创业人才代表以及四川省欧美同学会和重庆欧美同学会代表齐聚长江首城,共谋“双碳”战略下的川南经济区新发展。

研讨会现场。陈玉霞 摄

  此次研讨会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步伐,“双碳”战略提出以来,四川省欧美同学会充分发挥优势,广泛汇聚资源,深入开展调研,先后成立“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举办“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学术沙龙、世界环境主题日等活动,为留学人员参与“双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本次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海归创业企业线上巡诊活动启动。陈玉霞 摄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武表示,此次活动既是留学人员对“川南一体化”发展的持续关注,更是以全新视角、全新赛道助力川南经济区建设的新起点。

  在服务主题上,本次活动紧跟时代脉搏,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地方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涵盖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多个既前瞻又务实的议题,搭建起了海归专家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紧密了多方合作的关系。在服务机制上,活动创新“线上问诊机制”,对海归专家的服务影响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海归专家的智力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推动地方绿色发展的重要动能,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与会嘉宾实地考察宜宾“双碳”相关产业发展情况。陈玉霞 摄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业界领军人物代表、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分别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发展》《面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先进储能机遇、挑战与实践》《激光精密加工助力双碳时代高端制造》《全球1.5℃气候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为题作主旨发言。

  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专家学者、业界领军人物代表、创新创业人才代表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具体翔实的数据、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科技体制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背景、“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子产业、新型能源的储能机遇与挑战、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方向、清洁能源转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精辟阐释,为川南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力量,共谋发展蓝图。

  为进一步搭建川南片区各市服务归国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信息共享、联谊交友平台,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更完备更贴心的服务,当日,研讨会上还举行了四川省欧美同学会高层次人才服务(川南片区)工作站授牌仪式。

  该工作站将整合川南片区各市人才政策,发挥好平台载体作用,优化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归国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基础支撑,进一步构筑川南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点”,以“人才活水”激发“发展活力”,打造推动川南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宜宾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陶学周表示,一直以来,宜宾高度重视留学人才作用发挥,坚持引才、惜才、用才的优良传统,出台创业扶持、安家支持、人才补贴等多项人才政策,努力为留学人才搭建“与宜宾、共成长”的大舞台。在宜归国留学人员充分发挥所学、所长、所能,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先锋力量。宜宾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一以贯之地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期望广大归国留学人才选择宜宾、扎根宜宾,与宜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双向奔赴、共赢未来。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将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拓展,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4大主导产业集聚成势,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4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4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初步形成“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占比从2018年14.3%跃升至2023年41.5%,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