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唐悦 杨怡)近日,遂宁市蓬溪县“1·26”案全案告破。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起诉3人,涉案总金额近90万元,查获假烟6千余条。
2022年1月8日,蓬溪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进行农村市场检查时,发现无证经营户货架上摆有一包印刷粗劣的卷烟,李某对卷烟来源闪烁其词,初步鉴定,这是一包假烟!
追问得知,一名李姓男子几天前上门推销,承诺能提供各种品牌的“打码”卷烟,售价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在利润驱使下,店主购买了少量卷烟用来“试销”。
通常情况下,假烟大多活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而这包假烟的出现,暗示着假烟的“触角”已然伸到了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执法人员推断,这名李姓男子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小”的销售假烟网络。
根据店主交代的手机号码、车辆外观等信息,蓬溪县局联合公安部门利用技侦手段发现了嫌疑人李某的踪迹,即刻对嫌疑人、嫌疑车辆、嫌疑库房进行实时监控。
调查发现,李某有多次销售假冒伪劣卷烟的前科记录。2014年以来,以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经常前往成都进“货”,并通过“电话联系、雇人送货、现金交易”的方式在四川多地进行假烟的存储和销售。
根据摸排的情况看,这个售假网络分布在四川多地,团伙成员反侦察能力强,采用境外聊天软件、人货分离等方式作案。2022年1月26日,蓬溪县烟草专卖局将该案连同相关证据依法移送蓬溪县公安局进行联合侦办,“1·26”案专案组正式成立。然而,受疫情影响,假烟入境受阻,处于“休眠”状态,“1·26”案“进销存”环节的有效证据仍不充足,调查进度一度停滞。
2022年9月,遂宁市公安烟草打假打私情报研判室成立。研判室依托烟警联合办案平台,采取市局主导、支队主研、县局主打的工作模式,围绕后台“挖线”支撑前端“打网”的工作思路,搭建起假烟、电子烟等4类预警监测模型,形成了资金、物流、人员等多种技能战法模型。
专案组人员将“1·26”案掌握的地点、人员及关系网等线索交给了情报研判室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度复盘,描绘嫌疑人的行为模式,判断其行动轨迹和藏匿地点,发现假烟货源很可能在广西、湖北这一重大线索。
2023年4月,专案组兵分两路,分赴广西和湖北。但嫌疑人采取人机分离等反侦察手段,使得侦查人员在跟踪和取证上困难重重。2023年8月,收到线报,一名张姓男子在安居区白马镇一民房内存储大量假烟,经查,该批假烟正是“1·26”案件的主要嫌疑人李某提供,两案并案侦办。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规律、仓储位置、人员身份、车辆信息等各类有效线索源源不断地汇总到情报研判分析中心,一个涉及多地、错综复杂的制假售假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2023年9月23日,专案组对犯罪嫌疑人的仓库、住所同时展开抓捕行动,现场抓获嫌疑人3名。同月,“1·26”案重要分销商落网。10月,专案组赶赴梓潼县、洪雅县、安居区等地,8名分销下线逐一被查。
至此,“1·26”案4名主要嫌疑人全部到案,这个涉及十余人,分布四川、广西、湖北等地的售假网络被彻底斩断,彰显了执法部门打击制假售假的坚定决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