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4日电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转型的中坚力量。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中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政策为引领、以机制为保障、以服务为根本,全方位赋能民营企业成长,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截至目前,四川中行支持民营企业贷款近1300亿元,且普惠金融贷款中针对民营企业占比达92%,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近3000户,支持专精特新客户超1200户,授信覆盖率持续提升。

坚定政治站位 做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一直以来,四川中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支持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中。该行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制定了《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行动方案》,对民营业务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
某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石英玻璃合成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泛半导体、显示面板、光刻机工程、精密光学和工业激光等多个重要领域,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4年,公司与某研究机构签订数千万元订单合同,为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供货,急需筹集生产资金。但因尚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存在负债较高、尚未盈利等情况,通过常规融资渠道,很难顺利获得资金。四川中行获悉后,第一时间对接,在充分评估了其核心技术、重大订单,运用纯信用创新产品,为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并快速核定1000万元“天府科创贷”并成功放款。
加大支持力度 做川企“走出去”的“服务者”
长期以来,四川中行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通过多维赋能,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在川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省内某民营企业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草甘膦制造的行业龙头,主营的草甘膦原粉出口连续多年排名国内第一。在出口业务中,企业常面临资金回笼慢、融资成本高、财务流程繁琐等挑战。四川中行针对其出口业务特点和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跨境结算”的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企业通过该业务快速获得融资支持,提升了资金周转率。截至目前,四川中行已为“走出去”各类外贸、民营等企业提供了约70亿元的融资支持,有效助力企业的稳健发展,为四川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过程中,四川中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优先予以经济资本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客户信贷规模需要,同时树立公平授信理念,在制订各项政策制度及规范性文件时,自觉严格审查是否公平对待民营企业,从源头杜绝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条款。此外,该行还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团队”,对在支持民营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通过内部联动会商,形成合力,保障民营项目有效推进,切实将国家政策转化为惠企实效。
聚焦重点发力 做服务产业链的“支持者”
除服务企业本身发展壮大,四川中行还着眼各行业企业上下游经销商,积极为全产业链条提供金融支持。
此前,四川某酒类销售企业,长期与泸州老窖、郎酒等知名酒企合作,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货物源头。然而,该企业在每个年度第四季度与次年第一季度,都面临酒企下达的巨大任务而产生资金压力。四川中行了解到企业困境后,为企业推荐了“酒链e贷”产品,为企业发放贷款300万元,同时将服务延展至产业链多级中小微企业经销客群,突破需求侧“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实现酒类供应链场景批量获客授信,有效解决了白酒产业链下游经销商小而分散、抵押担保方式较弱的授信难点,为终端经销商提供更加优质的线上融资服务。截至2024年末,“酒链e贷”已累计为近20户经销商提供了近4000万元授信支持。
服务酒企产业链是四川中行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支持服务的缩影。近年来,该行一方面加大对四川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先进材料等四川六大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按不同企业规模实施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加快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前瞻布局,梳理低空试点城市产业客群并提供金融支持,对重点优质民营企业实行“一户一策”。同时,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该行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前提下,积极推动保交房相关工作,持续加大租赁住房拓展力度,合理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通过不断优化信贷政策,提高综合服务质效,提升民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获得感和便利性,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
下一步,四川中行将始终与广大民营企业同心同向、并肩前行,不断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新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以更温暖的金融服务、更扎实的改革举措、更开放的共赢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