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6日电(吴平华 王春艳)16日,宜宾市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从内强底蕴、外塑形象、提升服务、赋能发展、构建工作体系5个方面,推动宜宾文旅产业加速与世界接轨,更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复合型国际旅游城市 明确“三大”主攻方向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专题研究,并赋予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定位。

此次《决定》的出台及实施,正是宜宾全力推动党中央、省委“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决策部署在宜宾落地见效的具体实践。
《决定》明确,宜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文化和旅游更加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200亿元、1600亿元,旅游人次超1.6亿,其中入境游客达10万人次。到2035年,景城相融、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贡献更加突出,宜宾知名度、吸引度、开放度、舒适度、满意度显著提升。
“当前国际旅游城市分类,主要有自然风光型、文化型、商务型、生态型,对标这些类型,宜宾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优美的生态风光、多样的特色美食,在城市景观、活动举办、商务会展等领域也有良好的基础,但单一方面还不具备特别突出的优势,因此,我们统筹利用核心文旅资源,明确建设复合型国际旅游城市方向,提出内强底蕴,通过打造‘三地三中心’,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标识,着力将宜宾独特地理区位、产业资源与人文底蕴转化为世界级文旅产品,推动宜宾文旅产业加速与世界接轨。”宜宾市相关负责人对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给予了明确。
立足当前文旅市场“传统观光向沉浸式体验转变、少数人高频次向多数人高覆盖转变、单项服务向双向适配转变”的发展变化,宜宾也进一步明确了文旅发展三大主攻方向:将景城相融作为增强城市底蕴的有效路径,将整个城市视为一个大景区统筹规划与运营,既不大拆大建,又注重完善公共配套、增强文旅功能,有效提升城市“烟火气”;将近悦远来作为彰显城市形象的关键抓手,围绕稳固本地传统消费民众、拓展成渝周边客群、发展全国客源未来增量,叠加推出“活动+场景+政策”组合拳,吸引游客来宜打卡;将主客共享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价值追求,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和满意标准,致力拓展承载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市场环境,深度推进旅游全链条优质服务。
“三地+三中心” 构建国际旅游城市格局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内强底蕴是关键。“三地”是宜宾立足现有优质文旅资源,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度的核心载体,“三中心”则是宜宾文旅下一步的重点方向,也是吸引游客、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关键支撑。因此,《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宜宾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全面增强国际旅游城市的内涵和底蕴,进一步鲜明宜宾文旅标识,通过打造“三地三中心”,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加速与世界接轨,以景城相融为导向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格局。
在打造人文景观盛地方面,厚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塑造历史人文与现代美学交融共生的典范城市。打响“万里长江第一城”名片。建好三江口、长江之珠、江之头公园等长江视觉符号,保护开发冠英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开通水上观光航线,传递三江六岸城市慢生活、市井烟火气;赓续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提升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烈士纪念馆等阵地红色基因传承功能,打造西南红色研学高地。推动李庄古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繁荣发展地域文化。全方位推动宜宾独特风土人情转化为文旅体验,活化龙华古镇、横江古镇、马湖府古城等古镇古城历史文脉。推动苗族蜡染、江安竹簧、川红工夫等非遗工坊提质升级、培育“宜宾手作”非遗公共品牌。支持兴文县、珙县、屏山县开发僰文化和苗、彝民族文化资源,推出户外探险、民俗展演等新业态。
在打造生态度假胜地方面,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使命,通过提升生态资源核心品牌能级、构建生态度假产品矩阵、优化微度假产品供给的举措,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度假标杆。主要包括支持蜀南竹海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增添亲子户外、夜景夜游等沉浸式体验,打造国际休闲康养目的地。支持兴文石海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演艺、音乐、露营等新消费业态,打造“国际喀斯特自然学校”;丰富南溪长江第一湾滨水休闲新业态,推动向家坝高峡平湖打造世界工程旅游景观带;推进翠屏山、白塔山等城市森林保护和开发,植入健身徒步、绿道骑行等休憩休闲元素;沿长江、岷江、金沙江打造100公里绿道慢行系统·持续推进“两岸青山·千里秀林”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
在打造美酒文化圣地方面,以“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为根基,擦亮“中国酒都”文化名片,把宜宾建设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白酒文化的核心窗口。主要从建设美酒文化叙事主阵地、创新酒文旅融合消费业态、提高宜宾美酒全球影响力三方面着力。包括建好东鑫和酿酒遗址博物馆,持续丰富“中国酒肆”文化、展销、消费功能,高水平建设东方酒谷;策划年度、季度、节令性主题特色文化活动,推出系列主题线路:升级五粮液厂区游览模式,开发品酒、酿酒、定制酒等业态,打造“参观—体验—消费”一体化场景;持续办好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支持宜宾酒企扎根海外市场积极布局,传递“中国名酒·世界共享”价值理念,提升宜宾酒的国际关注度、认可度、美誉度。
在打造品质消费中心上,通过实施商圈焕新、培育消费品牌、发展首发经济、提升展会品质等举措,致力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城市商圈和消费场景,加快建设川渝滇黔区域消费中心。具体包括加快万象宜宾天地、宜宾中心、王府井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引入城市奥莱、汽车后市场等新业态;发布宜宾酒、宜宾茶、宜宾竹品、宜宾水产等一批名优特产、城市好礼;做优“长江首城大河帮”美食品牌,扩大宜宾燃面、李庄白肉、双河凉糕、全竹宴等地方美食影响力;高水平办好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等品牌展会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