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代致诚)“医生,我们这里能做这种手术吗?”——这是李应斌初到巴中平昌时最常听到的话。如今,这个问题有了崭新的答案。
24台高难度手术,80%的三四级手术占比,多项复杂骨科手术实现“零的突破”……“李医生,我这腰疼了半年多,现在终于能挺直走路了!”8月28日,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来自浙江永康的帮扶专家李应斌医生正在仔细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刚刚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张大爷紧紧握住李医生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6月30日,永康市骨科医院李应斌医生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跨越千里来到平昌,开启了他的医疗帮扶工作。
李应斌抵达平昌县后迅速进入角色,他带来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先进的医疗理念,更有一系列硬核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等标志性手术相继开展。

刚到平昌,李应斌就接诊了一位高龄患者。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微创技术只需要几个小切口就能完成固定。一个月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完成的24台手术中,复杂骨折复位、髋膝关节置换等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高达80%。这些手术不仅创伤小、出血少,更大大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让当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健康红利”。
“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复位时要轻要准。”无影灯下,李应斌一边操作,一边为身边的医生讲解手术要点。每台手术,他都会让当地医生参与关键步骤,从简单环节到复杂操作。除了手术带教,李应斌还经常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他从问诊技巧、体格检查到影像读片,全方位培养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李医生不仅教我们怎么做,更教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王姓医生说。
李应斌的帮扶工作是东西部协作的一个缩影。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像李应斌这样的专家来到平昌。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更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平昌的医疗服务能力。
从技术输送到理念更新,从“输血”到“造血”,东西部协作正在让优质医疗资源逐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今在平昌,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现,曾经需要远赴他乡求医的复杂手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