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色达:数字赋能破解高寒牧区养殖难题
2025年08月31日 14: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1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31日从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获悉,累计投入4.9亿元的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对12.6万亩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不仅破解了高海拔地区冬春饲草紧缺、牦牛“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传统困境,更在2024年实现年产值突破3亿元,构建起“从草到链、从牧到商”的现代化牦牛全产业链,为全国高寒牧区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色达方案”。

色达牦牛养殖基地。色达县委宣传部供图

  “过去冬天靠储备干草,牦牛掉膘是常事;现在有了数字耳标和高产牧草,养殖效率翻了番。”在牛满园牦牛养殖场,负责人指着牦牛耳朵上的智能耳标介绍。这一由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推动的数字牧业项目,可实时采集牦牛进食、生长、活动数据,通过后台系统自动分析并精准配给饲草料,甚至能实现牲畜全覆盖参保、定损、理赔,以及养殖加工环节的远程监控。

  科技赋能不止于养殖端。依托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色达分院的技术支撑,园区成功培育出虉草等高产牧草,亩产鲜草最高达4吨,较传统牧草产量提升3倍以上,从源头解决了冬春饲草短缺问题。同时,11个育苗大棚内,兼具观赏与饲用价值的柳兰、唐古特大黄等中药材,与30余种濒危植物同步培育——这一举措既修复了2.5万亩退化草地(植被盖度提升超50%),又为“观光+牧业”融合发展埋下伏笔。

  “企业收原奶、给分红,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色达县牧民扎西的话,道出了园区“产业惠民”的实效。自2019年建设以来,园区累计引进8家企业,构建起“牧草种植—标准化养殖—肉奶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藏源曌美乳制品公司加工车间,纯牦牛奶经树脂过滤、巴氏杀菌等9道工序加工成饮品。2025年该公司预计收购原奶500吨,可带动色达县2000户牧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而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让牦牛肉、奶制品从高原运抵全国主要城市的时间缩短至3天内;电商平台的发力更让高原特产“走得远”——2024年园区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福地色达”公共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目前已有5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3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色达专业化牦牛养殖基地。色达县委宣传部供图

  “园区能评上‘五星’,关键是走好了‘生态+产业+民生’的路子。”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继忠表示。截至目前,园区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36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增收,累计为群众分红800余万元。

  谈及下一步规划,杨继忠透露,将继续加码牦牛产业链建设,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升级,让高寒牧区的“生态碗”更稳、“致富路”更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