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 (张书浩 岳亮)初秋时节,巴中市平昌县田间地头采收正忙,养殖基地活力满满,电商直播间里吆喝不停。
近年来,平昌县澌岸镇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特色养殖强基础、药材种植拓渠道、强村公司聚合力,走出一条镇域经济提质增效的特色路径,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特色养殖鼓起钱袋子
“这批鹅苗刚卖出去,收入20多万元!”9月11日,平昌县澌岸镇娱乐社区大野牧人大鹅养殖基地内,负责人何伏龙一边查看鹅舍温湿度,一边算起增收账。2023年,该镇引进该养殖项目后,迅速建成1万平方米标准圈舍,配套建设饲料加工、粪便处理等附属设施,最高存栏量达2万只。

“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带着乡亲一起干。”何伏龙推出的“村民代养”模式广受好评,村民以成本价购入5斤重的鹅苗,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销路保障,村民通过“前期产蛋销售、后期成鹅出栏”实现双重收益。目前,周边村社30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单只鹅仅产蛋就能让农户增收400元。
而在水资源富集的村落,水产养殖成为另一亮点。永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山泉流水养殖基地里,鲈鱼、甲鱼、鸭嘴鱼等7个品种的鱼类在清澈水体中畅游。“我们坚持天然活水养殖,投喂野草、昆虫等生态饲料,鱼肉紧实鲜嫩,不愁销路。”合作社负责人李秀权说,今年预计销售成品鱼2万斤,产值可达50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945亩,培育规模养殖户12户,年产值突破230万元,“岸上养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让群众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药材种植铺就致富路
在先锋村,110余亩金银花产业园里藤蔓舒展、绿意盎然。这片从山东平邑引种的优质金银花,不仅兼具四季开花特性与高药用价值,其浓郁香气更远超普通品种,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花”。
“今年5月,迎来首茬丰收,光务工工资就发了7万多元。”村党支部书记李秀泉介绍,金银花“一年栽种、多年受益”,丰产期每亩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金银产业”。
为让产业红利覆盖更多群众,该地创新推出“集体经济+社会投入+群众参与”合作模式,构建“按比分红、按劳计酬”利益联结机制,村民流转土地可稳定获取租金,参与田间管理能赚取每日60-80元的薪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还能分享年终股金,真正实现“一地三收”。
如今,澌岸镇金银花种植规模已扩展至150余亩,栽种苗木2万株。除了金银花种植,漫步在省道409线及县、乡道路上,两侧的枳壳种植产业带同样引人注目。这条绵延10公里的绿色长廊,与金银花、花椒等产业共同构成了该镇多元发展的特色种植格局,为镇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强村公司激活新动能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澌岸的干竹笋,都是农户自己晾晒的,炖肉炒菜特别香!”9月11日,在“澌岸有你助农优选”直播间里,主播董娟正手持干竹笋卖力推介,屏幕上订单不断滚动。直播间的橱窗里,金银花、干豇豆、腊肉等17个系列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除了专业主播,中和村、先锋村等村的支部书记也定期走进直播间,化身“带货主播”,为家乡产品代言。“以前农产品愁销路,现在强村公司通过直播带货,统一打包销售,价格比自己卖高了两成!”中和村党支部书记袁攀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2023年7月,澌岸镇党委政府牵头,联合7个村(社区)成立平昌县澌岸沱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村集体经济+强村公司+电商销售”新模式,打破各村“单打独斗”的困境。
公司创新建立“集体股+个人股”双股权、双分红机制,鼓励群众以资金、土地、闲置资产等入股。“目前已吸引38户群众投入资金170万元,开展蛋鸭代养5000余只、海福特肉牛代养126头。”公司负责人夏丹介绍,通过“公司购苗、农户代养、保价回收”模式,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138万元、纯利润18.5万元。
“我们将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镇域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澌岸镇副镇长王相凌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强村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特色种养与电商销售深度融合,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