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作家聂作平新著《山河万里:重走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之路》出版
2025年10月11日 19: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1日电 近日,四川作家聂作平新著《山河万里:重走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之路》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面市。

  2017年春天,聂作平踏上了他的寻访之旅。在遵义、湄潭等地,他寻觅几十年前内迁到这里的浙江大学的一点一滴。尔后不久,他写成长文《苦难催生奇迹》。《南方周末》以两个整版篇幅刊出后,《新华文摘》等数十家媒体先后转载。

《山河万里:重走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之路》新书封面。聂作平 供图

  以后八年,聂作平的寻访之旅继续延伸:在重庆北碚,在云南大理,在广西桂林,在广东粤北,在云南澄江,在广西镇南关,在江西赣州,在浙江金华,在陕西汉中,在四川三台,在四川宜宾……他寻找另一些抗战时期内迁大学的踪影。

  众所周知,当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北方及东部沿海面临战争威胁,数十所大学不得不向西部搬迁。作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高校大迁徙,史称“文军长征”。几十年后,这些大学当年内迁的经行路线、办学地点及相关情况还有案可查,并且,相当一部分还能找到旧址遗迹。

  八年间,聂作平实地走访了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西北联大、厦门大学、华中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央大学等十所大学的内迁之路。他寻访旧址,研究史料,拜访相关人物,用十篇生动的长文全面呈现了十所知名大学的内迁往事,并烛照历史背后个人的命运浮沉与时代的峰回路转。

  八年后,这十篇长文汇集成一本20多万字的专著《山河万里:重走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之路》,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

  第一次寻访时,聂作平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等到寻访结束以及本书出版,他的儿子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

  聂作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自己的写作,既是用手写成的,也是用脚写成的;它的完成方式,一半在书斋,一半在田野。

  在书斋,意味着作者对大量文献的收集、阅读、甄别和取舍。为写抗战大学内迁往事,聂作平读了上百本校史、回忆录、方志和日记,以及大量学术论文,其中单是竺可桢日记就多达数百万字;在田野,意味着作者八年之间数十次不辞辛劳地行走、寻找与采访。

  关于《山河万里》一书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出版方认为,“它既是一部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也是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心灵史。”而当当网的推荐语则是:十所大学,八年走访。用脚步丈量内迁历史,用文字传承学人精神。

  聂作平在自序里意味深长地写道:“我走了那么远的路,读了那么多的史料,写下那么长的文字,我仅仅想告诉你——在我们栖居的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这样一群人,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倔强的身影、执着的声音、孤勇的命运。”(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