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4日电 (周远琪)近日,罗江区白马关镇海棠村路灯安装工程顺利完工,困扰700余名村民多年的夜间出行“揪心事”,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以前晚上出门都要打手电,现在好了,去邻居家串门,路上亮堂堂的!”看着村里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海棠村村民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海棠村村委会后方路段是连接该村1组、4组、8组的主干道,涉及该村近半数村民的日常出行。由于长期缺乏照明,夜晚道路漆黑一片,不仅出行不便,更存在安全隐患,成为群众频频念叨的“心头病”。
今年8月,白马关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启动,镇村干部主动走进农家院落,收集民情民意。
“要是能装几盏路灯就好了”“晚上摸黑出门太不安全”村民的期盼被一一记录在册,通过平台高速流转、研判,海棠村村民对路灯的迫切需求,被迅速列为镇级重点民生实事。
可难题随之而来,村级资金紧张,路灯采购与安装的费用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阻碍。为尽快摆脱困境,白马关镇主动对接海棠村帮扶单位——罗江区纪委,详细说明村民诉求和工程推进难点。该区纪委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研究,划拨1.8万元帮扶资金,为路灯安装工程注入了“关键活水”。
资金解决了,罗江区纪委与白马关镇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工程更省成本、更快落地?
此时,罗江区纪委了解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有一批闲置的路灯灯杆,当即提出“盘活闲置资源”的思路,既能省去新灯杆采购费用,又能缩短施工周期。在罗江区纪委牵线搭桥下,白马关镇迅速与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接,最终成功争取到34根闲置灯杆,全部无偿调配给海棠村使用。
“这些灯杆只是外观旧了,翻新就能用,真是及时雨!”海棠村立即对灯杆进行清洗刷漆,同步采购了节能耐用的太阳能灯泡,不仅省去布线麻烦,还能长期节省电费。
10月14日,路灯安装工程正式开工,施工人员有序开展基础挖掘。10月17日,安装全面铺开,仅一天就完成34盏路灯的安装调试。
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渐次亮起,温暖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照进了村民的心坎。
“现在我们晚上去散步、跳广场舞,日子越来越幸福了。”村民聚在灯下,欢声笑语不断。
从收集群众诉求到路灯亮灯,短短两个月时间,海棠村的夜晚就从黑暗变得明亮。这背后,是白马关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高效运转的具体体现,也是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倾情为民的生动实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