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 (邓虹)“川菜之魂”郫县豆瓣,早已成为郫都美食文化的鲜活印记,从晒场的匠心酿造到田园村落的烟火滋味,从夜市的街头小吃到百年老店的经典传承,这份独特的醇香,串联起郫都最动人的生活图景。

近日,走进位于中国川菜产业城的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浓郁的酱香气息瞬间将人包围。占地约1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阳光晒房内,数千口发酵缸整齐排列,场面蔚为壮观。在这里,来访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郫县豆瓣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生产过程。移步厂区内的商品展销厅,“郫县豆瓣+”系列产品更让人眼前一亮:豆瓣牛肉酱、定制火锅底料、便携豆瓣蘸料等数十个品种整齐陈列。
毗邻的中国川菜博览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技术,生动展示川菜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特别设置的“百味阁”沉浸式空间尤为亮眼,通过场景营造与环绕立体声效,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川菜二十四味的独特魅力。
若想体验更原生态的酿造工艺,唐昌镇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藏着古法工艺的烟火气。上海游客陈先生在老师傅指导下尝试翻缸后感叹:“看似简单的动作,原来这么讲究力道和角度。”当他在村口农家乐尝到用新鲜豆瓣烹制的豆瓣鱼时,更是赞不绝口:“现捞的鱼配上刚开封的豆瓣,这个鲜香醇厚的味道,让人回味绵长。”
离开战旗村,驱车10分钟便抵达唐昌古镇。刚踏入青石板路,“杨抄手”店铺前排起的长队就映入眼帘。薄如蝉翼的抄手皮包裹着鲜嫩肉馅,淋上秘制红油和蒜泥,酸辣鲜香令人回味。不远处三姐葱葱卷的摊位上,新鲜萝卜丝卷入薄饼,淋上特制辣椒油,香气扑鼻。

离开热闹的古镇,沿蜀源大道继续前行,水乡三道堰镇的成都川菜博物馆值得驻足。在这座“可以吃的博物馆”里,游客既能了解川菜历史,还能动手体验:跟随老师傅学习传统豆瓣制作,亲手翻晒发酵的蚕豆;或在专业厨师指导下,炒制一锅带着豆瓣香的麻婆豆腐。“没想到能学到这么地道的川菜!”陈女士尝着自己做的回锅肉,连连称赞。到了饭点,馆内提供的钟水饺、赖汤圆等地道小吃让游客们大快朵颐。
傍晚时分,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的湖景民宿成了最佳休憩地。游客们可以沿着香草湖散步欣赏水乡晚霞,待到晚餐时分,民宿老板便会端上用郫县豆瓣烹制的蘸水肥肠。若时间充裕,还可顺路前往安德街道川菜小镇,“蒋排骨”的酱卤蹄花、“杨鸡肉”的红油拌鸡片等特色美食,都是不容错过的地道滋味。
告别乡村的慢节奏,“市井至味”的旅程将视角拉回郫都城区,从清晨到深夜,感受豆瓣融入市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天刚蒙蒙亮,沱江桥头的老字号肥肠粉店就升起了第一缕炊烟。这家从桥头摊点发展起来的地道小店,始终坚守着祖传手艺——肥肠要反复清洗多遍,既要去除腥味,又要保留适量油脂以增香。滚烫红油汤中,红薯粉吸饱汤汁的鲜美,搭配现烤酥脆锅盔,这份经典早餐已成为郫都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几十年了,就爱这口老味道。”老顾客张大爷边说边将酥脆的锅盔掰开浸入红汤,这个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在晨光中重复了数十载,也成了桥头的一道日常风景。
随着日头渐高,餐馆陆续迎来客流高峰。红星饭店的透明厨房前,总能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厨师们现场炒制豆瓣酱,油香混合着豆瓣的酱香,引得人食欲大开。市民李女士被这香气吸引,她点了店里的招牌菜沱砣鱼,鲜亮的红油包裹着嫩白的鱼肉,“鱼肉入口即化,豆瓣的醇香和泡菜的清爽完美融合!”同样值得一试的还有印象泰和园的“郫县豆瓣鱼”,以正宗郫县豆瓣为灵魂调料,焖煮出的鱼肉红亮油润,每一口都透着“川菜之魂”的独特魅力。

当夜幕降临,犀浦夜市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烤鱼、铁板鱿鱼、冷锅串串、烤脑花等小吃琳琅满目,空气中弥漫着郫县豆瓣特有的醇香。夜市管理员介绍,这里近八成摊位都在使用郫县豆瓣调味,正是这口豆瓣香,让犀浦夜市的小吃有了区别于其他夜市的“郫都标识”。
这口醇厚的酱香,也催生了线上的火热销售。在夜市不远处的一栋办公楼里,本土电商团队正将郫县豆瓣、牛肉酱等“郫都味”打包发往全国,让无法亲临的食客也能透过屏幕和快递,品尝到这份地道的川味风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