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6日电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善行高新·文脉相传”地名文化与慈善文化宣传活动在成都高新区锦城湖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高新区民政局、高新区慈善会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探索文化传承与公益实践的深度融合。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市民、企业代表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此次活动绝非简单的文化展示,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主办方独具匠心地将“剑南大道”这一关键历史地理轴线作为叙事主线,系统梳理了沿线地名谱系。通过设置主题展陈、公益打卡点和文创互动区,将沉睡在典籍中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现代语言与视觉符号。市民们在公园中漫步打卡的同时,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城市漫步,于行走间触摸到文明传承的温度,读懂成都高新区深厚又充满活力的“成长故事”。
活动特别设置的“慈善答谢仪式”成为一大焦点。活动向长期倾力支持成都高新区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及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此表彰并感谢他们为区域慈善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此同时,一旁的“慈善动态”主题展区,则以图文数据全面呈现了从区级慈善组织的品牌项目,到各街道扎实落地的基层慈善工作。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成功构建了一个“地名+文创+公益”的可持续闭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如巧妙融合地域特色与现代美学的“地名冰箱贴”,以及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文化帆布包”等,不仅是深受欢迎的纪念品,更成为传播地名文化的“微型载体”和“流动名片”。
此外,活动还巧妙地将文创品的获取与慈善捐助绑定。参与者通过参与公益打卡集章,即有机会获取这些独具意义的纪念品,而每一次打卡成功、每一份纪念品的送出,都意味着有一笔善款被注入到慈善项目中。现场重点推介的“楼宇慈善”“阳光助学”“微心愿”三大项目,精准覆盖了楼宇白领公益、困难学生帮扶与居民个性化需求等领域。这种创新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参与慈善的门槛,实现了“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轻松为公益助力”,真正做到文化传承与慈善参与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公众教育,更是一次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它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和对慈善事业的参与感。随着后续公益打卡活动的持续推广,地名文化将更深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慈善的种子也将进一步在高新区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共同绘就一幅“科技赋能发展、文化滋养心灵、慈善温暖城市”的和谐画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