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5日电 (记者 刘忠俊)“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体验项目,把应急课堂建在市民“家门口”。记者11月5日从成都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该市已建成41个功能齐全的安全体验馆,实现23个区(市)县全覆盖,另有5个场馆正在加紧建设中,通过“沉浸式”教育筑牢基层应急管理防线。
“传统安全教育‘说教多、体验少’,市民很难真正掌握应急技能。”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这一痛点,该市从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专项调研、制定建设指南、分类指导等方式,推动安全体验馆科学布局。
不同于“重数量轻实效”的建设模式,成都的安全体验馆布局紧密结合片区风险特点。以成都武侯区晋阳安全体验馆为例,该馆2025年建成投用,针对片区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聚焦电动车入户充电、燃气泄漏等高频隐患,打造近400平方米场馆并设置20个实景体验模块。“居民在模拟‘事故’场景中学习,能更快把安全意识转化为行动。”成都武侯区晋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场馆“建得好、用得久”,成都探索形成“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和公益基金为辅”的多元共建模式。一方面鼓励各区(市)县利用闲置资源建设适度规模场馆,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据了解,成都武侯区金花桥街道“水韵园”安全教育馆由区属国企运营,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自我“造血”;而晋阳安全体验馆作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由市、区财政共同保障,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成都各安全体验馆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近2万人次,成都武侯区已建成的5个场馆还结合街道特点打造差异化体验项目,让市民就近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2026年要为每个小区培养3名急救志愿者、每个物业培养1名消防操作员。”晋阳安全体验馆正在推进的“安全骨干计划”,是成都推动场馆赋能基层的缩影。该市通过为场馆制定标准化课程、组织常态化演练、培育社区安全骨干等举措,让安全教育从“知识普及”向“技能养成”深化。“我们不光让人看,更教大家上手做。”在晋阳安全体验馆内,教练员正指导中学生操作心肺复苏。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新建一批、扩展一批、强化一批”思路,持续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公益力量参与,让“家门口”的安全课堂覆盖更多市民,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