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从中山到世界:长虹智能制造突围之路
2025年04月29日 13: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近日,在广东长虹产品展示大厅,一台巨幕电视正用AI大模型生成水墨画,引得国际合作商频频驻足。这是长虹CHiQ电视迭代升级的具象化呈现,通过智能交互体系的持续优化,长虹成功打破安卓与iOS系统壁垒,解决了运动游戏操控、社交分享等场景化痛点。

  这种技术突破源于“内外双循环”的创新机制:研发团队深入北美、欧洲等市场一线,将韩国客户反馈的0.3秒音频延迟转化为“三阶信号追踪法”技术规范;同时引入Google TV动态背光补偿算法等国际标准,形成“需求捕捉-技术攻关-标准输出”的闭环。

广东长虹。 长虹控股集团 供图

  “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技术迭代策略。”广东长虹相关负责人王小平介绍道。自2003年,依据长虹控股集团海外战略规划,秉持“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品牌走出去、投资走出去”的四维发展路径,长虹海外业务从绵阳迁至中山,广东长虹应运而生。

  作为长虹布局华南、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广东长虹如今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商务中心与海外子公司,产品足迹遍布160余个国家及地区,构建起全球化业务版图。

  广东长虹的AR演示系统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只需轻挥指尖,壁挂影院系统便即刻调节环境光线,音响同步根据空间结构优化声场,营造出沉浸式视听体验。

  在广东长虹的创新生态中,“用户洞察”早已融入每个业务环节。研发工程师定期驻点卖场一线,直面消费者收集反馈,使技术创新更贴近市场需求;品质专家深入供应链管理岗位,从运输损耗数据中探索包装革新方案。

  售后服务体系同样是广东长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引入智能化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客户反馈实时追踪、服务进度透明化管理。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升级,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缩短25%,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长虹美菱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此前在向全球客户推介长虹新品时,一语道破企业发展密码:“长虹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这种协同创新能力让我们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前沿。”

  这份协同力的根基始于2019年的战略变革。在长虹全球经营变革战略牵引下,长虹整合海外家电三大产品线与国际品牌业务,成立长虹·美菱国际区。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企业从“单兵作战”向“联合舰队出海”的跨越。通过构建共享全球营销网络、统一供应链管理和技术研发资源的协同平台,长虹实现了电视、空调、冰箱等产品线的优势互补,资源复用率提升30%,为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长虹与长虹智慧显示(中国)公司的合作便是产业协同的实例。双方建立“研发-制造-品控”全链条协同机制,成立显示技术、智能系统等9个跨国技术专业组,并推行人才双向轮岗制度。

  供应链协同方面,广东长虹构建了独特的“半小时生态圈”。在中山基地,深圳膜片供应商的入驻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更孕育出“研发即制造”的产业新形态。当智慧显示团队与模塑供应商共享3D打印实验室,面板结构设计与模具开发得以并行推进,墨西哥客户定制的曲面电视从图纸到量产周期压缩28天。

  在国际协同层面,长虹开创了“技术共研+标准共建”的创新模式。研发工程师李铭带领团队与Google等国际巨头展开深度合作,与俄罗斯客户成立联合工作组驻厂开发,成功攻克极寒环境电视启动技术难题,并制定《极寒环境电视技术规范》,该标准已应用于独联体80%的机型。

  从产业协同到国际合作,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共建,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广东长虹正通过“四维协同”构建全球化产业生态:纵向打通研发-制造-销售垂直整合体系价值链,横向联动多产品线资源共享,对内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对外构建国际技术标准共同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