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2日电(刘忠俊 郭侨 刘润红)金秋九月,眉山市仁寿县乡野间稻浪翻滚、稻香弥漫,收割机轰鸣与农民笑声交织,一幅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作为“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仁寿县近年通过夯实良田、推广良机、赋能良技,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为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仁寿力量”。

走进仁寿县青岗乡瑞云村粮食种植基地,联合收割机沿笔直田埂穿梭,半小时即可完成过去数人一天的收割量。针对“两山一坝七分丘”特点,仁寿县将零散小田块合并为连片大田,修整田埂、修建机耕道与坡道,破解农机作业难题。
同时,仁寿县还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高位蓄水池与提灌站、完善排灌渠系,构建农田“灌溉保障网”,搭配农电配套与地力提升工程,让昔日“看天吃饭”的低产田实现升级。截至目前,仁寿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55万亩,实现“田块平整、设施完善、宜机作业、高产稳产”。

眼下秋收季,仁寿县农田里农机身影随处可见。播种机精准播撒、植保无人机高效喷药、收割机快速收粮。这得益于当地“良机”推广行动——近年整合3900余万元资金,为22个乡镇35个村配备农机500台(套),2024年农业机械化率达65.22%。
“500多亩高粱,3台机器3天收完,效率提了10多倍。”仁寿宝飞镇尖石村种植大户唐金泳说。在钟祥镇合兴村,收割机助力水稻快速收割脱粒;富加镇烘干车间内,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玉米水分,保障存储品质。据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数据,今年秋收统筹调度1200余台收割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农机调度平台还实时引导机具高效作业。
此前,全国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绿色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在仁寿举办,20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当地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情况。作为该技术发源地,仁寿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成国家级大豆玉米科技小院,探索“稳粮扩豆”路径。该技术利用玉米与大豆生长特性,在保证玉米不减产前提下,每亩可增收大豆140公斤,带动农民亩均增收850元。

目前,仁寿县已攻克小株距分带播种、低破碎脱粒等关键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2024年,该县大豆种植面积27.5万亩,复合种植高产点位亩产大豆199.2公斤、玉米655.8公斤,入选全国高产典型案例。
据悉,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仁寿县以良田、良机、良技的协同发力,持续巩固“天府粮仓”根基,既让田野“丰”景常在,也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完)